李財來到朱棣旁邊,看著眼前的湖麵,腦海中忽然想起了那首臨江仙。
詩到嘴邊,李財還是要裝一下,看著麵前的湖水,再看看這個曆經滄桑的應天府,看看忙忙碌碌的老百姓,走到朱棣的麵前拿起一杯酒喝了一口,慢慢的脫口而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儘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就在這時,湖中央出現了一艘漁船,漁船上剛好有一個老叟,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自然。
朱棣猛然回頭,滿臉不可置信。
不過是隨口之言,竟然真作了一首好詞。
朱棣和他爹一樣,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這首詞是正德年間狀元楊慎的詞,楊慎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文采斐然。
正德年間距今還有將近一百年的時間,李財就將這首詞拿了出來。
朱棣不停的打量著李財,他實在沒有想到,李財竟然能作出這麼好的詞出來,而且還在這麼短的時間當中。
這種詞,就算是朝中的那些文臣,也不一定做的出來。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朱棣念叨了幾聲,細心琢磨起來。
這首詞意境磅礴,應該是那種經曆很多事情的中年人才能做出來的,不應該是眼前的這個曆經滄桑的青年書生。
李財讀罷,靜靜的看著湖麵,不再言語。
房間當中沉默了下來,朱棣對李財刮目相看,一時之間不知說什麼才好。
飯菜被端了上來,李財坐在朱棣的對麵,靜靜的吃著飯。
從頭到尾,兩人沒有多少的交談。
吃完飯,朱棣將李財送回了住處。
朱棣也就知道李財的住處。
李財回到家,將買的那些東西全都放在了臥室當中。
“過幾天弄一個藥房出來,一直將這些東西放在臥室,實在是不合適!”李財看著桌子上的那些東西,喃喃說道。
天色漸漸的黑了,朱棣站在禦書房中,看著坐在自己麵前的朱元璋。
朱元璋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水。
“這首詞真是李財作的?”朱元璋放下手中的茶杯,看向朱棣。
朱棣道:“爹,真是李財作的,這是他親口說出來的,一氣嗬成。”
朱元璋眉頭一挑,笑了笑,“有意思,有意思,這個書生,身上的秘密越來越多了。真沒有想到,世間會有這樣的人。
一身學識如此了得,還能做出如此的詩詞,實在是少見,少見啊。”
“爹,那胡惟庸兒子之事......”朱棣問道。
“此事不用管,給李財一些壓力殺殺他的銳氣,等真正出事的時候再出手吧。
這幾天,如果沒什麼事的話,你就多接觸接觸這個李財。
俺覺得,這個李財身上的秘密遠不止於此。”朱元璋說道......
李財站在住處的院子中,指揮著趙峰他們騰空一個屋子。
現在這處院子已經是李財的了,在李財自從得到應天府的會員,又得到朱棣的賞識,朱棣就將這處院子買了下來給了李財,這幾天也將房契交給了李財。
原本李財打算過幾天就離開這裡,可是在遇到朱棣之後,李財打消了這個念頭。
平白無故的,朱棣絕對不可能隻是因為好奇。這是李財得出來的結論。
“將這些東西全都搬到後院茅房附近,這些東西沒什麼用,等事情過去之後,將這些東西扔了吧。”
李財指著趙峰他們手中的那些雜物。
“先生,這些東西我看還都好著呢,就這麼扔了,實在是太浪費了吧?!”趙峰看著手中的物品,一臉的可惜。
“好什麼好?表哥,以後咱們有比這還好的東西,這些東西扔了也就扔了,留著還占地方。”李財不以為然的道。
趙峰見李財如此,也隻好將手中的東西往後麵搬去。
等騰空了屋子,李財之前救下來的那個姑娘端著一個木盆,將騰空出來的屋子裡裡外外擦了一遍。
這個姑娘叫周燕燕,家住揚州府,是清白人家,家中隻剩下他們兩人,因為一些事情,和老爹來應天府投奔親戚。
可是,他們要投靠的親戚早都不知去向,李財順勢收留了他們。
周燕燕的老爹叫周大,四十歲出頭的年齡,身體不是很好。
李財站在收拾好的房間中,“這個房間距離臥室不是很遠,這裡用來存放藥物剛好合適。
以後要是擴大規模了,在前院再蓋一個房間就行了。”
這處院子麵積不小,隻要李財不過分折騰,倒也夠用。
黑夜降臨,應天府漆黑一片,巡夜的士兵在城中巡邏。
在韓國公府後院的書房中,十幾根燃燒的蠟燭將房間照的通亮。
五十多歲的李善長坐在書桌後麵,看著坐在自己對麵的胡惟庸。
“您老倒是說句話啊,都這麼多天了,害死我兒子的人還沒有查出來,您老一定要幫幫我啊!”
胡惟庸坐立不安,臉上滿是焦急。
在這幾天的調查當中,胡惟庸已經查到了不少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