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和親(2 / 2)

無敵九皇子 連中三元 2511 字 2個月前

此人是兵部尚書,平日裡就以剛正不阿、深思熟慮著稱,他的提議往往都能得到朝中大臣的尊重。

“哦?愛卿快快道來。”沈秋的目光中閃爍著一絲期待,他倒要看看,這位老臣能提出何人。

兵部尚書微微躬身,沉聲道:“陛下登基以來,尚未冊封皇後,微臣以為,此事可與和親之事一並解決。臣建議,為表大乾國的誠意與決心,封青鸞公主為後,彰顯我大乾對和平的重視,又能穩固國內朝局,可謂一舉兩得。”

“噗嗤”沈墨在心中暗自嗤笑,這位老臣的膽子還真是不小,竟然敢觸及皇後這個敏感話題。

不過,他的提議確實巧妙,青鸞和沈秋簡直絕配,一個毒蛇,一個陰鷲,兩人都不把皇位放在眼裡,隻在乎自己的權力。如果青鸞真的被封後,沈秋既可以借此安撫苗疆,又可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畢竟,一個不受寵的皇後對皇位的威脅微乎其微。

這位老臣雖然勇敢,但對朝廷的權力鬥爭還是太天真了。

沈秋滿頭黑線,他要是真聽了這建議,豈不是要自找麻煩?青鸞公主,那可不是個省油的燈,封她為後,無異於在後宮中安置了一枚定時炸彈。沈秋心中冷笑,麵上卻是不動聲色,目光深邃地掃過兵部尚書,又緩緩環視了一圈大殿內的眾人,似乎在衡量著每一個人的心思。

“愛卿此議雖新,卻未免過於倉促。朕與青鸞公主的和親,乃是兩國大事,關乎社稷安危,豈能輕易與後宮之事混為一談?再者,皇後之位,非同小可,需德才兼備之人方能勝任,豈可兒戲?”

兵部尚書聞言,臉色微變,卻也不敢多言,隻得躬身退下,心中暗自懊悔自己一時衝動,竟忘了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大殿內的氣氛再次陷入了詭異的沉寂,每個人都在心中暗自揣摩著沈秋的真實意圖。沈秋的話雖然看似是在否定兵部尚書的提議,但字裡行間卻透露出他對皇後之位的慎重,以及對青鸞公主身份的特殊考量,讓人不禁猜測他是否另有打算。

“陛下聖明,皇後之選確需慎之又慎。”一位年邁的禦史大夫緩緩出列,聲音中帶著幾分滄桑與沉穩,“然則,和親之事亦不容小覷。臣以為,可先從宗室中挑選一位德才兼備的王爺或世子,作為迎娶青鸞公主的使臣,如此既能彰顯我大乾的誠意,又能避免朝中不必要的紛爭。”

此言一出,大殿內又是一陣低語。宗室子弟,既是皇親國戚,身份尊貴,又能作為皇帝的耳目,監視苗疆的動向,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少人的目光開始在宗室子弟中搜尋,試圖找出那個最合適的人選。

沈墨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知道,沈秋不會這麼輕易就做出決定。宗室子弟雖好,但其中也不乏心懷異誌之人,沈秋絕不會讓這樣的人成為他的棋子。

果然,沈秋輕輕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宗室子弟雖好,但和親之事非同小可,需選一位既能代表我大乾威嚴,又能讓苗疆信服之人。此事還需再議,朕會親自斟酌。”

言罷,沈秋揮了揮手,示意大太監收起那份金黃的詔書,大殿內的氣氛頓時鬆緩了幾分,但每個人的心中卻依舊翻湧著各自的算計與揣測。

沈秋緩緩站起身,龍袍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擺動,威嚴不可侵犯。

“諸位愛卿,朕知和親之事非同小可,關乎我大乾與苗疆的百年和平,更關乎我朝之根基穩定。因此,朕決定,成立一個和親專使團,由朕親自任命一位德高望重、智勇雙全的大臣擔任正使,再從宗室與朝臣中選拔數名副使及隨行人員,共同前往苗疆,完成這一曆史重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