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個紅巾將領,模樣倒是長得周正,但卻是厲害狠辣之輩,要是他用強的話,她就隻能咬舌自儘了。
“放心,你還太嫩,現在不是吃的時候,等長大一點,再品嘗也不遲。”
朱文正哈哈一笑,調教趙敏一番之後,揮手示意左右將這小娘押送下去。
戰事悾惚。
女人隻是緩解壓力的調劑。
關鐸、潘誠等人,這會兒估計已在寢帳中與俘獲的年輕女眷胡天胡地了。
朱文正一個中途加入紅巾軍的雜係將領,分到一個未成年的趙敏,就算想要乾什麼,也是不能。
好在來日方長,等以後安定下來,再與趙敏好好的深入了解,也是不遲。
趙敏出帳之時,小臉上露出僥幸之意,她原以為,今日必遭羞辱,所以,在麵對朱文正時,也豁出去了。
卻沒想到,眼前這個年輕的紅巾賊將,在說了幾句狠話之後,就放過了自己,這讓趙敏對朱文正的感觀有了那麼一點改變。
同是賊將。
朱文正比關鐸、沙劉二等人,要有底線。
將趙敏押送到後營之後,朱文正召來常遇春、鄧玉龍、張子明三個部下商議下一步作戰方略。
“千戶大人得了美眷,不趕緊休息,卻將我們召來,可為何事?”
張子明見到朱文正,好奇的問道。
他的年紀在四十歲上下,蓄了一副整齊又有些花白的胡須,身上的皮甲破破爛爛,但甲衣卻很是乾淨,像是剛剛清洗過。
張子明年輕時,曾是集慶路參加過鄉試的讀書人,因得罪了元朝官員獲罪入獄,等他出來時,家中妻兒已是死絕。
懷著深仇大恨,張子明入了郭子興的義軍,為軍中書吏,但卻並不得重用。
文士有文士的風骨。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此番張子明跟隨朱文正北上,不無出人投地的想法。
留在朱元璋那裡,以張子明的出身和謀略,不可能勝過李善長、胡惟庸、劉基等人。
跟著朱文正,張子明卻是妥妥的謀主,出謀劃策,舍他無人可以代替。
常遇春、鄧玉龍、張子明。
三人是朱文正從朱元璋手底下撬來的初創班底。
兩年時間的“潛伏”,朱文正結交豪傑誌士,也有不小的成就。
其中,常遇春是有名的猛將,性情直爽,與朱文正交情處得甚好,因為忽悠常遇春北上,朱元璋還耿耿於懷,寫了書信,把朱文正給狠狠的罵了一通。
張子明在曆史上跟著朱文正守洪都,奉命出城求援。
朱元璋解圍洪都遲緩,張子明失望之下,獨自回返,想著先回城內鼓舞士氣,結果不幸被陳友諒抓住,押解至城下,當眾削首身死。
鄧玉龍是鄧愈的兒子,一員年輕氣盛又勇猛善戰的猛將,洪都之戰時,血戰東城門,最後力儘而亡,悲壯之極。
——
注:宋以後逐漸出現稱官員為“大人”的用例。如元人高則誠《琵琶記》,蔡狀元呼黃門為大人,到了元時,達官貴人稱呼大人,已是常情。明尹直《謇齋瑣碎錄》,吳與弼
以處士征至京,每見士大夫則稱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