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對張子明的提議,並不抱太大的期許。
元末紅巾,派係林立。
從早期的派彆來看,可分為南瑣紅巾、北瑣紅巾。
南瑣紅巾的首領,是彭瑩玉、周子旺、徐壽輝、明玉珍等人,也包括了後來的陳友諒。
北瑣紅巾的首領,是韓山童、劉福通、郭子興等人,關鐸、毛貴等人也隸屬北支。
朱元璋早年投奔郭子興,按派彆也屬北支,所以,在占領了應天府後,朱元璋奉韓宋龍鳳年號,接受江南行省平章官職。
當然,在私底下,朱元璋已經自稱吳王,想著要自立割據一方了。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按分類也要歸屬於北支,而周子盛的餘部,屬於彭瑩玉的信徒,信奉的是“彌勒出生,明王轉世”口號,兩支隊伍從傳承上就不一樣。
關鐸、毛居敬等人將朱文正、周子盛兩支不同派彆的雜牌軍,強行安置在懿州斷後,其中就有相互牽製的意思。
“文正,單單聯姻結親,當然難以服眾,但我們不是俘虜了佛家奴嗎?這個韃子將領殺了周子盛,我們要是將他送給周芷若等人,那豈不是更親近一步。”
“等拉近了關係之後,我們再以各自為戰,危城難守為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威之以嚇,歸附之事,就有七、八分的成功可能性。”
張子明苦口婆心相勸。
在他看來,朱文正實力弱,又擔負斷後的九死一生任務,要想絕處逢生,首先就是要壯大力量。
而遍數紅巾軍各部,關鐸、潘誠、沙劉二這些紅巾高層就不說了,比朱文正實力強一點的毛居敬、馮長舅等部,朱文正想要以蛇吞象,也沒可能性。
眼下,懿州被圍,與外界隔絕,周子盛餘部又群龍無首,隻要搞定了周芷若,這支南派紅巾,就是朱文正的了。
朱文正聽張子明這麼一分析,心中漸生希翼。
剛才稍一擁抱,肌膚接觸,周芷若溫軟的身子讓他頗是憧憬。
容貌方麵,周芷若一雙明水秋眸,很是靈動,俏臉白皙,兼有周海媚和高圓圓的幾分神韻,正是朱文正前一世喜歡的那一種。
張子明見朱文正動心,趁熱打鐵趕忙叫來常遇春、鄧玉龍一起籌劃,三人湊到一處,說起聯姻之事,常遇春忽然記起一事。
“文正,你不記得了,吳王在應天府時,已經說定要為你迎娶中翼右副元帥、院判謝再興長女謝翠英,要不是你領軍北上,這會兒,你們的兒子怕是要出生了?”
朱文正聞言,臉色大變。
謝再興在史書上的標簽,可是明朝叛將,妥妥的一號反叛人物。
他早年以故舊跟隨朱元璋渡江,與徐達、常遇春、胡大海等人一起並肩作戰,很得重用,但並不屬於淮西二十四將之列。
也就是說,謝再興自己有部曲,屬於半獨立勢力,後來謝再興因親信部下被朱元璋所殺,心生間隙叛變,投奔張士誠。
到了張士誠敗亡時,謝再興一門所有男丁,皆被朱元璋下令淩遲處死。
另外,雖然不知道謝翠英的性情,但從謝再興次女,徐達的妻子謝氏結局來看,也能知曉一二。
徐達妻謝氏生性狂妄善妒,言行失禮,嫉妒馬皇後,最後被朱元璋下令杖斃。
“常大哥,叔父幫我說親之事,其實隻是叔父的一廂情願,謝元帥那裡並沒有同意,還有,我與謝翠英也沒見過麵,不知其性情是否溫良賢淑,要是善妒無度,娶了家宅不寧
,隻會招來禍事?”
朱文正想清楚了利弊,與常遇春、張子明等人說出自己的顧慮。
“文正,這件事情,還是要你和吳王細說才是,要是因此惹得你們叔侄不和,以後回到應天府,又要如何相處?”
常遇春勸道。
朱元璋這人,很有人主之風,禦下的手段也是高明,常遇春在其麾下,頗得重用,對朱元璋也是敬重有加。
在他看來,朱文正要是不聽朱元璋的話,那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