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婆娑城中,由於高層官員都被殺得乾淨,指望從官員中挑選人是不可能了,胥吏之中,雖然有些人能做事,但真正有才乾的人,估計也不會屈居人下。
紅巾軍遠道而來,於婆娑城人生地不熟。
求賢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朱文正思之再三,最後祭出曹操“唯才是舉”的招數。
由張子明起草的告示檄文,直接了當的告知,隻要是識字讀書的人,不管出身,不管品德,不管哪一族,就算被處於刑獄的,他也照收不誤。
曹操選人的要求,是唯才是舉,也就是自認為有才乾的人。
朱文正這一次,要求比曹操還要低,隻要識字,讀過書就可以了,而之所以這般要求,實在是因為紅巾軍將士多為泥腿子,識字的人少之又少。
就朱文正這支偏師來說,除了朱文正之外,幕僚之中,張子明是最有學問的人,也是讀書中過秀才的人,其次是樸惜英這個高麗閹人。
張子明、樸惜英之後,也就況普天這個明教教中高層還能識字。
其餘的紅巾士卒,多不識字,在軍中的傳信和書寫時,多有不便,萬一要是寫錯了關鍵的內容,那對實力還很弱小的朱文正來說,就有傾覆之危。
求賢令貼出,婆娑城中圍觀的人倒是不少,但有勇氣揭榜的卻沒有。
朱文正倒也不急。
他相信,人心易變。
隻要紅巾軍的旗幟,在婆娑城頭多飄揚一日,城中的人心就會倒向一分,等到時間一長,城中的百姓自然而然會順從聽命。
當然,在百姓臣服之前,朱文正還要加大訴苦的力度,要用好控訴伯撒裡火赤、李英等人的輿論攻勢。
讓城中百姓知道,他朱文正並不是什麼“朱屠夫”,相反,他是貧苦百姓的代言人,是反抗朝廷暴政的英雄豪傑。
時間過去五日。
這一日,朱文正和常遇春、鄧玉龍正就編練正兵之事商議,張子明突然急匆匆的跑來校場,向朱文正報告,有人揭了檄榜。
“子明,不知何人揭榜?”
朱文正好奇的問道。
“大人,是一個黑衣僧人,這人相貌奇特,三角形眼眶,如同病虎一般,而且,聽說還是從城中大牢裡出來的狂僧?”
張子明回稟道。
黑衣僧人?
還相貌奇特。
“去喚了那僧人進來?不,待我回府衙見他。”
朱文正聞聽,倒是來了興趣。
他的叔父朱元璋,在皇覺寺當了差不多五年的和尚。
從運數上來說,在元末那樣混亂的時世,若少年時的朱元璋不當和尚,隻怕活不下去。
現在他這邊正當用人之際,突然來了一個僧人揭榜,也不知是何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