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朱文正版東江鎮(2 / 2)

“再有,婆娑城往東,直走是遼東路,東南方向是山東路,兩處皆有我紅巾友軍接應,有海路可通,我等不用擔心後路被斷,糧秣軍械也自有供給,這一點,比去雙城總管府要更加的穩妥。”

“就算山東路的紅巾軍失利,我們的海船也可以繼續向南,直抵長江口,法師一定知道,我叔父已經占領了集慶路,也就是應天府,他的麾下,有一支強勁的水軍,大小戰船不下百餘艘,我有後方增援,還擔心什麼?”

朱文正慨慨而談,把經營海西根據地的想法合盤托出。

曆史上,毛文龍在明朝支援時斷時續的情況下,以鴨綠江口外的皮島為中心,建立了東江鎮。

勢力最盛之時,遼東半島金州複州蓋州、寬甸、義州等地,都是東江鎮的人馬,毛係各部最多時,達到十萬餘人,正是因為東江鎮的存在,建虜才不敢全力進攻遼西。

可惜的是,袁都督擅殺毛文龍,自毀東江鎮,真是令人歎惜。

朱文正現在,有山東毛貴、田豐、王士誠的紅巾軍和朱元璋兩路援兵,不用擔心被敵包圍,無處可去。

“大海廣闊無邊,將軍天馬行空,以海路為後援,這個設想,著實讓人想不到,但我仍以為,海路凶險,不確定的因素太多,萬一要是遇上大風大浪,補給無著,就隻能坐以待斃。”

“所以,為長遠考慮,將軍還需找尋幾個備用的存糧存械之所,作為急需。據我所知,在婆娑城以南,有一座大島,名為耽羅,元朝軍隊曾在此牧馬,要是將軍能未雨綢繆,

出兵將其拿下,此島既可以操練馬軍,又能作為來往之中轉,在戰事不利時,還可以乘船退守此處。”

“另外,遼東路的金州、複州、蓋州一帶,有千山阻擋,地勢易守難攻,將軍可派出一支得力偏師,前往此處駐紮,和婆娑城以為犄角之勢。”

道衍被朱文正的戰略構想說得心動之後,開始在輿圖上推演起來。

朱文正之前,對在鴨綠江口經營根據地,還隻是一個模糊的想法。

在道衍的完善下,他的這一東江鎮根據地計劃,漸漸有了眉目形狀。

”法師,你既在我軍中,再用道衍之名,怕會給佛門和道門帶來災禍,不如我給你另取一名,如何?“

朱文正與道衍談得融洽,這等智士唯有長留身邊,當作諸葛亮,才是上上之策。

”將軍敢問,要取何名?”

道衍一愣,問道。

朱文正之話,倒正合他的心意,他雖然自己不怕什麼,但在長洲有家人,恩師席應真也就是弘道法師,還在常熟白鶴觀修行,要是因為他的緣故,累及到席應真,那就萬死不贖了。

”廣孝兩字如何?《禮記·坊記》:於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衣其衣,君子以廣孝也。”

“相傳晉國大夫郤克在妻子去世後,一直孝順父母,尤其是對母親非常關心。每日親自照料母親的飲食起居,他的孝順行為廣泛傳播,被時人稱之為廣孝。

朱文正想了想,終於說出道衍和尚在曆史上的響亮名字:姚廣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