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韓林兒以下,劉福通是丞相兼太保,官職最大,名義上號令各地的紅巾軍。
郭子興早亡,其部由女婿朱元璋接管,朱元璋在攻取應天府之後,出任江南行省左丞相,這個官職也相當高了,地位僅次於劉福通,與明玉珍、徐壽輝等起義領袖並列。
關鐸、沙劉二、潘誠等人,在攻破上都之後,被委為遼陽行省平章,比朱元璋又次了一級。
平章之後,是元帥。
朱文正在鳳城遇到了王士誠,隸屬於東路軍平章毛貴,在紅巾軍中僅次於關鐸、潘誠、沙劉二等平章,紅巾軍中,一般稱呼王士誠為王元帥。
王夫人也因為王士誠的地位,以元帥夫人自居,這也是王夫人苟待武大禮的原因,她從骨子裡,就瞧不上泰山寇出身的武大禮。
元帥之後的次一等,是萬戶,在軍中領軍的話,也就是萬夫長之職。
元朝的萬戶,又細分為上萬戶、中萬戶和下萬戶。
管理六七千戶人口的萬戶,屬於上萬戶、管理四五千戶,屬於中萬戶。管理兩三千戶,屬於下萬戶。
麾下的戶數越多,就代表地盤上養活的人越多,不管是民政還是軍政的潛力就越大。
朱文正現在的地盤,已經達到了中萬戶,但正式官職,還隻是紅巾軍中的千戶。
這個官職,對已經占領了西京,控製了高麗西北道、元朝遼東路婆娑巡檢司的朱文正來說,確確實實是低了。
姚廣孝、張子明,為朱文正的官職抱打不平,積極出謀劃策。
隻有朱文正的官職升了,他們的地位才會水漲船高,這個道理三歲小兒都懂,不用多講。
張子明得了朱文正回轉中原,聯絡龍鳳朝廷、朱元璋的任務,拿著寫給劉福通、朱元璋的書信,昂首出門。
在踏出議事廳的一刻,他還特意睨了姚廣孝一眼,意思就是,你看大人最信任的,還是我。
“希望子明這次回轉,能夠一路順風,無有災禍。”
朱文正目送張子明身影離開,輕歎說道。
從海東西京到山東,隻有渡海橫跨一條路,順利的話,隻需要十天左右就能到達東路紅巾毛貴的地盤。
這個路程,相比從西京到遼陽,反而要更便捷。
但由於海上行船,有遇到風浪的可能,時間上又不能打包票,所以,張子明急急出門,提早準備,找尋紅巾軍中熟悉海情的操船之士,也是穩妥做法。
“大人放心,子明的能力,出謀劃策雖然不擅長,但在遊說舌辯方麵,卻是遊刃有餘?”
姚廣孝笑了笑,轉身走到府堂中掛著的元朝征東行省輿圖前麵。
張子明言語間,幾次針對他。
這一點,姚廣孝早有察覺,不過,他並不在意。
張子明雖然是跟隨朱文正一路北上的幕僚,但能力上確實有欠缺,心胸也不夠開闊,朱文正之前身邊無人,隻能勉為其難一用,現在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是這麼認為。”
朱文正說道。
當謀主,張子明確實能力不足。
但換一個崗位,當個使者,以張子明的學識和嘴皮子功夫,勝任綽綽有餘,就像三國時期的孫乾、簡雍,你把他們當作諸葛亮來看待,顯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