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皮島根據地(1 / 2)

就在朱文正搞定章溢的同時,紅巾軍騎軍千戶左李那裡,也有了好消息。

幾場酒下來,左李與魯五六交談之後,發現祖籍都在山東路,還都在同一個縣,他鄉遇故知,這等巧遇就是緣份。

很快,李、魯兩人就已是無話不談的好友。

在酒酣之後,左李也不遮掩,向魯五六坦言,他是受了平章潘誠之命,前來高麗看看有沒有好處可撈。

魯五六聽到這話,連忙回轉向朱文正報告。

“這麼看來,關平章、潘平章之間,也有矛盾,這倒是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朱文正細細暗忖。

關鐸的態度已經很明白了,對朱文正既拉又防。

有好處就要占上一腳。

沒好處就棄到一邊。

指望關鐸重用,那是望眼欲穿,等眼瞎了也不會有結果。

潘誠在北伐紅巾軍中的地位排第二,實力和威望不如關鐸,從左李的態度來看,潘誠應該是存了拉攏的心思。

朱文正被紅巾軍內部的複雜關係搞得頭大,心裡也是煩悶。

關鐸、潘誠、沙劉二等平章各有私心,毛居敬、馮長舅等人也不團結,一個團體內部相互拆台,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也正因此,朱文正才會疏遠紅巾軍主力,寧願偏師單獨行動,就是擔心自己麾下的將校,被這些目光短淺的紅巾高層所鼓惑。

幸好的是,姚廣孝不負重托,在朱元文極力與章溢等人周旋的第四天,送來好消息。

經過西京軍民的日夜搬運,多達三萬斛的糧秣還有器庫中的兵械,已經被分批運回椴島根據地。

椵島,又名平島、稷島,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朝鮮灣中,島嶼麵積19.2平方公裡。

朝鮮李氏王朝在《新增東國輿地勝覽》中有記載:“椵島,在郡南四十七裡,有牧場,周四十一裡”,並且在島上設立了牧場,設置了監牧官。

島上的良馬非常豐富,但一直以來都是無人居住的狀態。

椵島不出名,但它還有一個名字:皮島,取名的人,正是毛文龍。

毛文龍選擇了“皮島”,這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皮島,位於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樞紐地帶,遠離海岸,靠近北岸,北岸與後金隻相隔八十裡的海麵。

其時,遼東失陷,努爾哈赤等建虜大肆屠殺漢人,遼民多有逃亡,在遼西道路不通的情況下,皮島就成為了漢人避難的一個重要選擇。

東江軍不斷騷擾後金的後方輝發、耀州、鞍山驛、薩爾滸等地,讓努爾哈赤、皇太極恨之入骨。

毛文龍的東江鎮實力最強盛時,管轄皮島為中心的多個島嶼,毛文龍也因此被封為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設軍鎮皮島如內地。

當然,毛文龍抗擊後金之事,在元末明初並沒有發生。

但從遼東一帶的整個戰略態勢來說,朱文正這一支北伐紅巾軍的處境,和毛文龍頗有相似之處。

同樣是孤懸海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