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鄭夢龍人在俘營之中,屬下這就去帶他過來。”
慶千興見朱文正對鄭夢龍感興趣,一邊說著,一邊急步向俘營跑去。
“不,我和你一起去俘營。”
朱文正攔下慶千興說道。
鄭夢龍若是鄭夢周。
那就是高麗末期有數的外交家、政治家,此等有治政、外交雙重才乾的人物,正是朱文正緊缺的人才。
穿越之前,朱文正喜好鑽研曆史地理知識,尤其是疆域版圖的大小。
就各個朝代而言,元朝的疆域最大,東南西北皆是擴張之勢,其中,東北方向不僅深入到了庫頁島一帶,而且還設立征東行省,管轄朝鮮半島。
元末大亂,高麗國趁機北上拓土,蠶食慈悲嶺以北的大片土地,因為圍剿關鐸紅巾軍的需要,元廷對高麗的這一舉動,采取了默許的態度。
等到大明建立,高麗與大明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劃鴨綠江而治的局麵。
在洪武五年(1372年)之後,鄭夢周曾經作為李氏朝鮮的使者,共六次奉使明朝,三次到達南京,朝拜朱元璋,為修複大明與朝鮮的關係做了很大貢獻。
當然,這個修複是有條件的。
鴨綠江以南、慈悲嶺以北,包括雙城總管府原來屬於元朝的地盤,被李氏朝鮮吞下,大明在半島北部失去支撐點,也使得建州女真強大之時,毛文龍隻能借居皮島,苦心經營東江鎮一隅。
這些當然都是後話。
朱文正作為一個穿越者,對明與朝鮮、女真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看得真切。
朱元璋以及明初的朝堂重臣,著眼於遼東局勢的穩定以及抗元需要,對朝鮮擅自向北拓疆的行為認可,也不能說是大的問題。
歸根結底,還是建州女真的崛起,打破了遼東、海東一帶的勢力平衡。
這個鄭夢周,能夠憑口舌辯才,將開創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唬住。
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李氏朝鮮開疆拓土,得了半島的北部,為後世朝鮮立國立下汗馬功勞,青史留名。
這般天縱的外交才能,也是讓人驚歎。
現在,有朱文正出現,大明的疆土不會被騙去一分一裡,鄭夢周也肯定是沒機會當朝鮮的使者,向朱元璋展示外交本領了。
........
俘營之中。
一群穿著無紋綠袍的高麗官員,聚在一起,每人端著一個碗,排成長長的隊伍,領取今日的飯食。
紅巾軍在戰場上勇猛殺敵,對高麗兵卒毫不留情,在戰後對待俘虜時,卻很是人性化,並沒有如高麗國史書裡寫得那樣,紅巾賊殘暴不仁,殺人無數。
排隊的人群之中,唯有一個蹼頭綠袍的二十二、三歲年輕官員,一手拿碗,另一隻手持著一本《大學》,目不轉睛的閱看。
“主公,那人就是鄭夢龍。”
慶千興手指著排隊讀書的年輕人,跟朱文正介紹。
朱文正點了點頭,站到一旁,觀察鄭夢龍好一陣,見此人一邊排隊,一邊讀書,隊伍往前挪一點,他腳步就往前挪一點,讀書、打飯絲毫不受影響。
這情形好生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