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沙平章、毛平章那裡,妾身倒是沒去,我妹妹也沒提及。”
李氏聽言一驚,她一個婦人,雖然有些見識,但並不熟悉紅巾軍中的內部架構,剛才又走得急,隻顧著來見朱文正,還真沒想到,紅巾軍中平章一級的高級將領中,並沒有朱文正。
“唉,不瞞李娘子,我家主公在紅巾軍中,隻是雜係將領,並不得關平章重用,身邊能指揮得動的,也就一起來的千餘人,現在關平章有危險,真正有兵權的,袖手旁觀,我家主公什麼權力都沒有,卻要承擔重任......。”
姚廣孝歎了口氣,在李氏麵前唱起了苦經。
關鐸疏忽大意,恐有劫難。
李惠妃、李氏前來求援,姚廣孝當然要替朱文正說上幾句公道話,以免關鐸真的遇到不測,有人會責怪到朱文正頭上。
“姚軍師放心,若是有人怪到朱元帥身上,妾身和妹妹會仗義直言,替朱元帥說話。”
李氏肅容正色,連聲保證。
李惠妃選擇朱文正求援,原因就是沙劉二幾次想要上位,不能信任,一旦知道關鐸有險,說不定還會落井下石,見死不救。
至於說毛居敬,這個紅巾軍中的老好人,性格憂柔寡斷,沒有什麼決斷能力,找他求援,隻會誤事,不會有好結果。
“李娘子可要說話算話,我家主公就是太重感情,要是換了其他人,還巴不得關平章出事?”
姚廣孝說道。
他這句話,倒不是無的放矢。
關鐸搞製衡之術,對朱文正又打又拉,打壓是生怕朱文正崛起太快,名望超過自己,拉攏是想著讓朱文正繼續充當開疆拓土的先鋒,為紅巾軍淌出一條生路。
姚廣孝心知肚明,看得真切。
朱文正其實也清楚,隻不過,他對關鐸的矛盾心理,早就心有預期,並沒有太當回事,人皆有私心,關鐸也是一樣。
對關鐸這個人,朱文正還是佩服的。
功敗垂成的英雄,也是英雄,就如霸王項羽,雖然有性格缺陷,但沒有人瞧不起他。
關鐸當然比不上項羽,但能夠率領一支孤軍,從中原一路殺到高麗,這樣的人物,足以讓朱文正這個後來者保持尊敬。
所以,就算關鐸有時候打壓下,朱文正也隻是稍稍抱怨,並沒有出格的舉動。
這裡麵,有對北伐紅巾軍千裡征戰,最後全軍覆沒的同情,也有朱文正不想自己手上,沾染了紅巾袍澤的鮮血的原因。
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是汙點,再也洗涮不掉。
能不做,儘量就不做。
對朱文正的這一點堅持,姚廣孝開始時並不怎麼認可,在他看來,殺戮果斷,不婆婆媽媽,才是一個君主的氣魄。
但隨後,姚廣孝發現,鐵血君主很容易讓身邊的人寒心,如朱文正這樣,有果斷的決心,又有溫情和顧念的,倒更能讓身邊的人聚心。
其實,姚廣孝不知道,朱文正心目中的理想皇帝模版,是東漢光武帝劉秀。
人品上,劉秀善待下屬,不濫殺功臣,這在曆代開國皇帝中,絕無僅有。
能力上,文武全才,太學學生,多次親自指揮戰爭並取得勝利,比如著名的昆陽之戰,義軍不滿兩萬,王莽的新軍四十三萬,兵力懸殊二十五倍,最終劉秀這個位麵之子大勝。
執政能力上,一手開創“光武中興”的盛世,後來偉人都對他高度評價:認為劉秀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