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 / 2)

討蕩水滸誌 蕭震 3260 字 5個月前

小可持筆反蕩寇,心中之火難平熄。

滅雷平散北抗金,起兵南下轉洞庭。

梁山威名千古讀,水滸全傳流萬芳。

又隔一年半載,某與一名女生相戀(書中已然透露),同年二月初加入蕩寇誌讀者吧,同年六月份,某更加有幸與圈內知名作品《續義傳》和《討孫平叛傳》的作者滅雷金仙結為同姓兄弟,又榮獲初中各位同窗好友秉力支持,最終因思路線不夠和儲備量知識不足,暫時放棄了著作一段時間,仔細了解了蕩寇誌,明白此書諷刺當今起義軍不要當強盜,當強盜沒有好下場,可笑這忽來道人。

某不忘初心,仍然記得立誌寫本反蕩寇小說,心意已決,於初三上學期,著作一本反蕩寇小說,創作中途期間,某費儘心思,女朋友足智多謀,亦特來相助,六月初先思索各位同窗名單,八月初起人物綽號,十月初正式整理完畢。

中考期間,某考上普通高中,選了文科專業,更加深入了解曆史典故與大宋背景,又與《平雷複義傳》作者滅雷平散稱兄道弟,又有兄弟團得到許多兄弟支持,有很多兄弟願意友情客串,貢獻自家人設,某願意努力創作,爭取不負期望。

普高期間,某同桌亦秉力相助,出謀獻策,書中亦有人設,廢話不多說,同桌亦痛恨蕩寇誌作者,願意和某一起共同創作一本蕩寇誌小說。

後於十二月底,與老三國吧群鄧艾相識,約定一齊共創比書,又與著名畫師於禁相識,我等一齊構想思路,一起努力加油,但願一齊著一本反蕩寇小說。

某一開始著這本反蕩寇誌小說時,初名喚作《續蕩寇誌傳》,意思是繼續蕩寇誌之意,後遭人嫌棄唾罵,後更名為《討蕩水滸誌》,書名意思為滅雷平散,續梁山大義的故事,某這本書不敢與鄆哥、客星吧主、滅雷老兄、南征老哥等一眾反蕩前輩,所著的小說相提並論,隻是為了彌補當年幼時遺憾,發泄當年對蕩寇誌一時仇恨。

某所著這本小說時,講的是宋江為首的一百單八將被張叔夜剿滅之後,殷浩為首的新梁山好漢,重舉梁山大旗,重新聚義水泊梁山,“替天行道”與“忠義愛民”的宗旨,滅雷平散,北上抗金,歸京受封,汴京一彆,之後分為三派【詔安派、主戰派、歸北派】,古言道:“人各有所誌,不必強求!”梁山好漢至此分道揚鑣,對應現實中眾位同窗分彆,去往全國各地學儘知識,抱拳辭彆場麵。

本人文筆有所不佳,還望眾位反蕩寇誌前輩有所諒解,某改日定會提升,提出意見,正是:

萬春提筆著蕩寇,討好朝廷反唾棄。

誅雷除散報世仇,今日吾等報血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