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有人詩歎曰:
幼受公明厚待恩,為恩性命給公明。
為報恩情亡運河,忠魂永飄夜明渡。
史應德死後,宋江垂淚不止,求著鄧宗弼將他埋葬,也許這雷將也有憐憫之心,將史應德好生安葬一番,鄧辛張陶四將經這一事之後,恐鹽山餘黨來救宋江,一刻亦不敢懈怠,待賈忠賈義酒足飯飽之後,挑了五百精壯士兵護送賈忠倆人,送往張叔夜中軍獻俘,四人仍領兵向鹽山殺去。
不想鄧天保等人拚命死守,將三山兵力彙聚一處,居高臨下,鄧宗弼等人一時竟攻不下來,雖斬了秦會,卻無半點進展,修書一封向張叔夜處,張叔夜又調龐毅、馬元、皇甫雄三將前去,馬元、皇甫雄兩人詐降,才使得賺開鹽山寨門,官軍一陣衝殺,鄧天保、王飛豹先後力戰而死,王大壽、張大能、趙富趁亂逃出。有詩歎道:
舍命力拚守鹽山,不料信叛詐降騙。
寧死不屈英雄漢,憐惜當年招賢堂。
鄧宗弼道:“兩處賊黨俱滅,這些小賊不足掛齒,必定一朝失足自取滅亡,還是早點回京報捷為妙!”七人報了六賊均死,就班師回朝了,張叔夜十分歡喜,一同回京,於九月一日抵達京師,宋徽宗犒賞三軍,撫恤家屬,有爵者晉爵,無爵者升爵,賞賜眾人不提。
初五日,三法司及賀太平與張鳴珂會奏: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四人,元凶渠魁,罪大惡極。其餘三十二賊,柴進一人,通逃淵藪;李逵、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石勇、段景柱七人,估惡不悛;李俊、穆弘、張橫、張順四人,土猾猖亂;朱仝、雷橫、史進、戴宗四人,吏胥通賊;黃信、宣讚、郝思文、單廷圭、魏定國五人,身受皇恩,忍昧忠良;李立、朱貴、張青、孫二娘四人,身為市儈,潛蓄異謀;裴宣、歐鵬、燕順、朱武、鮑旭、李忠七人,嘯聚山林,俱為盜首;均屬罪無可逆,合擬淩遲,徽宗依議,於九月初六太廟獻俘,便將梁山好漢押赴菜市口,淩遲處死。
圍觀百姓不計其數,宋江不禁感歎,回想起當年往事,不堪回首,宋江轉過頭來道:“諸位兄弟,皆是我宋公明之錯。”其餘三十五人道:“此生能侍奉公明哥哥,乃我等之幸,死後當公明哥哥小鬼,也值得。”宋徽宗恐人心惶惶,急忙下令施刑,梁山好漢至死未哼叫一聲,平民百姓皆震撼不已,有詩歎這梁山好漢曰:
法場就義仍不懼,死前方顯真義氣。
氣吞山河震萬裡,引得平民百姓歎。
至死未叫真英雄,不愧枉為水泊人。
梁山好漢留美名,英雄之名佳話傳。
卻說王大壽、張大能、趙富三人僥幸逃離鹽山,日夜兼程,四麵尋找安身之地,直至九月十六日,幾人輾轉反側到了濟州,聽聞濟州水泊梁山重聚梁山,皆張目結舌,大吃一驚。
眾位看官,這梁山泊不是剛被剿滅不久,一夥英雄豪傑又重新聚義,又是怎樣一夥人起事,此一回由此結束,且聽下一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