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即便能夠留在大唐,又能留到什麼地方呢?
怕是連留在益州也是奢望吧?
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的子孫後代,他們也願意拚搏一把。
所以,他們同樣的渴望戰爭。
他們不但渴望上戰場,還渴望在戰場上能夠打出他們的威風,能夠打出他們的風采。
因為在平時的訓練中,他們能夠感覺到,大唐士兵,根本就瞧不起他們。
大唐士兵的單兵素質,的確比他們強悍,這是先天自然條件,這是他們沒辦法改變的。
他們最難容忍的,是那種骨子裡的蔑視。
似乎他們是亡國之人,唐人絕對他們一定是軟蛋。
這種蔑視,讓這群扶桑軍人,十分憤慨,他們渴望能夠在戰場上證明自己。
所以,當席君買對麾下士兵進行動員的時候發現。
這些士兵如此高昂的氣勢,還需要動員嗎?
根本就不需要了啊!
三日之後,軍糧先行。
五日之後,蘇長生、席君買率領五萬大軍,正式出征。
其實,李恪也想去的。
李恪文武雙全,但是他更喜歡在戰場上馳騁縱橫的那種感覺。
但是作為大都督,他必須要坐鎮益州,不能隨便離開。
這讓李恪十分不甘心,但又無可奈何。
而蘇長生,本來準備給李恪留下五千兵馬,以防益州出現變故。
但是被李恪段然拒絕了。
李恪自己還有一百親兵。
在益州自己的地盤,如果還能出什麼變故,對他來說,哪可真是天大的笑話。
見李恪堅持,蘇長生也沒有勉強。
於是,蘇長生帶領大軍開拔。
李恪親自為他們斟酒送行。
益州和吐穀渾並沒有直接接壤,而是要穿過幾個郡縣才能進入吐穀渾。
這一路上,大唐百姓看到益州大都督,蜀王李恪派兵出征吐穀渾,所有人都歡欣鼓舞,夾道歡迎。
原本內心的不安和忐忑,徹底化為烏有。
原本他們是真的緊張和害怕啊。
吐穀渾對大唐缺乏起碼得敬畏感,他們的思維,大概還停留在隋朝混亂時期。
那時候因為隋朝內亂,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掠奪大唐邊境百姓。
大唐初立的時候,因為境內還不安穩,各地反叛不斷,天災人禍不斷。
朝廷的重點,並沒有放在這裡。
這也導致吐穀渾十分囂張,仍然不斷寇邊。
但是他們並沒有注意到的一點是,大唐的發展其實是很快的,完全超出了他們想象的那種。
這一次,大唐的反擊就來了。
但是這不代表和吐穀渾接壤的疆域的百姓不會害怕。
他們飽受吐穀渾襲擾,現在吐穀渾再次發動戰爭,他們自然是緊張和懼怕的。
而現在,蜀王李恪派兵征討吐穀渾,蘇先生親自帶兵,讓邊境大唐百姓的內心,一下子平複下來。
蜀王李恪再加上蘇先生,這兩人絕對是一對黃金組合啊。
有他們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有他們在,我們又有什麼可害怕的呢?我們還需要害怕嗎?
哪自然,是不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