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脈沒有?NO!(1 / 2)

電視電影,顧名思義,就是以電視機為傳播載體,使用電影的語言和敘事方式,但卻不麵向院線推廣所拍攝的電影。

類比一下,電視電影也可以說是網絡大電影,或者說是流媒體電影的前身,區彆隻是一個放在了電視上,一個放在了電腦、平板、手機上。

而因為此類電影通常采用數字技術進行拍攝,製作規模不大,成本較低,拍攝周期也相對較短,所以在觀影效果和質感上,也是差了傳統電影一大截,並不為一般的電影人所看重。

真要說的話,在某些人眼裡,電視電影根本就不能算是電影,頂多和電視劇一個檔次。

可這些問題對於王皓的新電影來說,都不是問題啊。

他那片子本身就場景單一,製作成本最大的開支就是主角的片酬。

這種小製作,在那些發行商眼中,就和蒼蠅蚊子差不多,就算是想方設法的上了大銀幕,以如今華夏影視圈的大環境,成績也不見得有多好,風險更是極大。

然而電視電影就不一樣了,它依托的是電影頻道的傳播渠道,是電視台,麵向的是全國的電視觀眾,擁有廣大的受眾。

而且關鍵是電影頻道的采購費是固定的,並不依賴於電影票房,對於王皓的這部小成本電影來說,就成了一個很好的保底選項。

至於采購價有多少?

需要知道,央視電影頻道在鼎盛時期,其收視率可以說是遠超其他電視台的,甚至能夠達到全國第一。

而電影頻道所播放的影片,其收視率更是僅次於春晚、新聞聯播、世界杯和奧運會,光是每年的廣告費,都能有10億以上。

當然,這些收入是要交公的。

但其創造的效益越高,國家下撥給電影頻道用於日常運作和創作電視電影的經費也就越多。

在這一點上,電影頻道可以說是不差錢。

也因此,在確定了要拍攝的電影內容後,借助著前身的記憶,王皓立刻就想到了自家舅舅陸國濤。

“你怎麼想起拍來電視電影了?”

陸國濤吹了吹杯中的浮沫,輕輕抿了一口茶水,瞥了他一眼。

“我記得你之前還說我這部門製作的電影粗製濫造,打心眼裡看不上呢,連安排你去人家劇組實習都不去,一天到晚就說自己要拍大片。

怎麼,轉性了,後悔啦?”

對於舅舅的調侃,王皓倒是並未放在心上。

“舅~~過去是我年少輕狂,不知道天高地厚,不了解世道艱難。

這臨近畢業,準備自己親自上手拍電影了,才明白這一行不好乾,不是光有才華就能夠成事的。

老實說我當然是想直接拍一部能夠上大銀幕的電影,可這幾百萬上千萬的投資,誰會放心交給我一個二十出頭的新手導演啊。”

王皓的一番心理剖析說得是有理有據,讓久經世事的陸國濤都忍不住放下茶杯,用充滿讚賞的眼光看著他。

“你這句話還算是有點自知之明,看來真的是長大了,成熟了。

老話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你如今還年輕,這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也要一口一口地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