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看似對周旭光的問題進行了回答,卻又大而化之,反倒是將話題引向了另一個方向。
周旭光也不知是察覺到了,還是沒察覺到,沿著他的話題問了一句:
“所以你覺得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和路線是錯誤的?”
身為一名老京影人,周旭光將一輩子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這所校園,所以對於王皓的話也是格外在意。
“不是錯誤,而是過時了!”
王皓強調道:
“或者換句話說,當今社會,大學所教授的知識,其實大部分都是具有滯後性的。
這種知識上的脫節,一方麵是編寫教材、傳授知識的老師,長時間呆在校園這座象牙塔裡,他們的認知都具有滯後性。
另一方麵,隨著人類進入現代化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要遠遠大於人類學習的速度,如果課本和教材要完全與新知識同步的話,那將會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周旭光聽到這裡,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關於王皓說的這一點,他可以說是深有體會。
不說彆的,就拿他們青影廠來說。
電影設備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可他們青影廠,卻依舊還是用著九十年代采購的老設備。
也就是最近他軟磨硬泡,才討到了一筆撥款,能夠采購一批新玩意兒,但即便是這樣,相比於國外的那些設備,也依舊是大大的落後。
“當然,知識的滯後性和脫節還能依靠學生的自學能力來追趕,可這意識觀念上的落後,就沒那麼好改變了。”
王皓見對方讚同自己的看法,於是繼續說道:
“最起碼在我看來,京影師生對於商業片的驕傲與偏見,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他們的思維模式,甚至都還停留在2000年以前。
然而要知道,2001年華夏加入了世貿組織,借助著世界經濟體係的東風,我們國家的經濟也開始迎來了高速的發展。
人民群眾手裡有錢了,對於精神上的娛樂追求自然也就拔高了。
以02年張導的《英雄》上映為分界線,華夏的大片時代算是徹底拉開了序幕。
大明星、大導演、大投資這些元素,成為了國內大片製作模式的核心要點,票房更是日益增高,過億甚至都成了屢見不鮮的一件事。
可是在咱們京影校園裡呢?
那些和我同齡的,甚至比我小一些的學弟學妹們,對於這一切卻依舊是視若無睹,言必談帕索裡尼、貝爾托魯奇。
說好聽一點,他們是有藝術追求,有格調。
說難聽一點,他們就是假清高,放不下身段。
時代不同了,隨著華夏與世界的接軌,不僅僅是經濟,文化上也必然會迎來巨大的衝擊。
商業片的時代即將來臨,我們也要及時的擁抱並且嘗試著去改變了。”
“說得好啊,能夠有這種認知,我現在相信這個劇本是你寫出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