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分工與基礎(2 / 2)

當然,他在忙著,另外兩位舍友同樣也沒閒下來。

“喂,阿樂啊,在忙呢?找你個事,最近有活沒?

沒啥,就是我這邊有個項目……

有事要忙呢?

那你同學裡麵有技術好點的燈光師沒,要聽話的,最好是能長久乾的,我這有兄弟要大乾一場,起碼是三個項目……

哎呀,你放心,到時候絕對會想到你。

好的,好的,我記一下,到時候和他聯係。”

“喂,牛哥,是我,魁子,有個事想麻煩你……”

“喂,是馮笑笑是吧,我是馬老師介紹的……”

李魁的電話接連不斷,電話那頭,則是他關係網裡或許能夠加入到《活埋》劇組裡的人員。

在這方麵,雖然青影廠裡各個門類齊全,無論是燈光還是攝影,都有現成的,且經驗豐富十分豐富,但王皓還是想趁此機會,再組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製片團隊。

畢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科幻電影宇宙”的計劃那麼宏大,其中更是涉及到了電影工業體係中的方方麵麵,這不是一個人,一點錢能夠解決的。

如今,甚至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華夏電影圈,在科幻電影這方麵的人才,依舊都是極其稀缺。

王皓甚至記得,前世郭導在拍攝《流浪地球1》的時候,已經是2017年了,結果卻還是需要從頭開始一點一點組建團隊,在拍攝中學習進步,根本就沒有成熟的經驗和項目可以參考、借鑒。

由此可以相像,未來“科幻電影宇宙”若是發展到了大片階段,由低成本的軟科幻轉到高成本的硬科幻,到時候又得多麼困難。

所以與其到時候焦頭爛額,不如現在就開始未雨綢繆,早早培養人才,利用軟科幻電影、輕科幻電影積累經驗,未來才會有更多與他誌同道合的電影工作者。

至於這件事究竟能不能成,王皓心裡其實也不怎麼清楚。

不過目前來看,效果還是有一點的,至少他目前就收獲了一名有利於科幻電影的人才。

“老大,這是我根據你的描述所設計出來的‘未來’手機,您給看看行不行。”

張揚將自己手中的製圖本遞到了王皓眼前,被打斷了思路的他也並未生氣,反倒是接過本子認真看了起來。

在那製圖本上,是一台比巴掌略大一點的奇特手機,各種角度的視圖都有,看上去有些像大號的MP4,外表四四方方,邊角弧線圓潤。

手機的正麵,是一個5.8英寸,除了上麵有一小塊“劉海”,幾乎占據了所有空間的液晶屏幕。

而在屏幕的下方,細小的橢圓形按鍵顯得格外秀氣。

當然,和按鍵同樣秀氣的,還有背麵那位於左上方同樣橢圓形的兩個攝像頭。

所有的這些組合到一起,就有了一種簡潔中透露著少許科幻氣息的奇特美感。

對的,沒錯,就是當今華夏電影中極為欠缺的“科幻氣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