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並不是你能不做好劇組架構的借口,畢竟你當初找我的時候,說的就是要完善國內的電影工業化流程。
既然你是以這個為目標,那麼即便困難再大,你也得往那個方向使勁!”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王皓也隻能點頭應是。
劇組其他的成員眼看著就連導演都被批評了,頓時也就意識到這次的複盤並不是走個過場。
“好,剛剛說到劇組的組織架構問題,而這一次的拍攝過程中,最為欠缺的,也最為重要的,就是統籌。
這一職務因為節省開支的原因,《活埋》中是由副導演,也就是張揚負責兼任的。
但很顯然,根據電影現場的混亂狀況來看,張揚在統籌這方麵做的並不稱職。”
張揚眼看著批評到了自己頭上,臉色頓時就有些羞紅,但還是認真聽著。
“統籌是什麼,那是一個劇組的軸承,是劇組的潤滑劑,是相當於一個單位的辦公室主任的角色。
他統屬於導演,但又並非是導演,而是一個劇組的大管家,要負責和領導商量著安排整個劇的拍攝計劃。
每天要拍攝什麼都要由統籌來安排,要跟每一個部門都要協調好。
美術部門的場景能否順利的完工,演員是否到位,製片部門是否把場地聯係好,還要跟導演溝通要拍攝多少天,先拍什麼後拍什麼,等等等等……
這在劇組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然而如今的華夏劇組中,我們大部分的人對這一職務,都沒有足夠的重視。
一般這種職務,如今往往都是副導演、製片人、執行導演或者是監製來兼任。
當然,也不僅僅是統籌,以上這些職位,劇組中往往也都是一團亂麻,隨意兼任,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且固定的分工。”
王皓聽到這裡,也是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確實,在國營製片廠落寞,民營電影製作公司方興未艾的野蠻生長時代,人員分工不明,一人身兼多職的問題,確實很是嚴重。
甚至於一個導演有了個點子,招來投資,再拉來一幫子人,一個電影草台班子也就成立了。
具體分工?不存在的,主打的就是一個大乾快乾,蠻乾硬乾。
如此雖然也鍛煉出了不少全才,但混亂的劇組也就不可避免的誕生了。
也就隻有某些著名的大導演,有自己一幫子用慣了手的團隊,這才能在團隊中有著明確的分工。
至於公司?
一般的經紀人和製片公司很多時候都隻簽演員明星和導演,除了電視公司以外,很少有電影公司會簽幕後人員。
畢竟一家影視公司的製片能力隻有那麼大,每年也就開工那麼幾部電影,養著一堆幕後人員,給他們發工資,根本就不劃算。
而且相比於拿著低廉的死工資,幕後人員也更願意多跑幾個劇組,獲得更多的報酬。
這其實已經成了如今華夏電影圈的常態,並非是某個人或是某個電影公司能夠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