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陳元光已經通過遠程答辯,拿到了MIT頒發給他的博士學位。因此叫陳元光博士一點問題都沒有。
“如何評價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沒有頒發給光神?”
“隻能說可惜了,病毒被解決是今年的大事件,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最大功臣是光神的病毒預測模型,病毒預測模型讓廣譜疫苗變成現實。但是頒發給卡特琳和德魯也沒錯,畢竟廣譜疫苗底層也是mRNA疫苗,他們兩個發現mRNA疫苗的可行性。
隻能說可惜了,光神這麼年輕,本來還以為他能繼續創造奇跡的。另外談點題外話,我感覺光神應該很接近了,隻是最終評委看他太年輕,加上他是華國人,所以差那麼一點。
有時候會想,如果光神加入蓋茨基金會,由蓋茨基金會幫他運作的話是不是就拿下了,蓋茨基金會在學術界影響力非常大。另外從21年年底發表畢業論文之後光神就在學術界銷聲匿跡了,大家都知道他跑到工業界創業搞人體冬眠技術。也有可能太久沒有聲量,導致有投票權的評委沒選他。
總之換我,我就會先和蓋茨基金會談好,我加入你們,你們幫我運作諾獎,等把諾獎拿到再去創業。而且光神創業的方向我感覺也是冷門中的冷門。
技術本身在大眾看來不冷門,各種科幻作品都有提到人體冬眠,問題是在學術界,這個方向是很冷門的,自從冷戰時期兩個大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沒搞出來之後,這個方向就淪為冷門方向了。
去年的時候媒體熱炒了一波,結果現在也沒看到具體落地的成果,光神選擇的方向還是太難了點。”
“本來在學術界都已經聲名鵲起,nature和sce都發了不知道多少篇,前途一片光明跑去搞人體冬眠技術,光神糊塗啊!”
“我倒是挺樂觀,光神要是把人體冬眠技術搞出來,諾獎還是得給他。”
“這個問題下麵有回答說,光神把人體冬眠技術搞出來諾貝爾獎就會給他,問題是人體冬眠技術有這麼簡單就弄出來不?去年宣傳一大堆,紐約時報、、福克斯輪流站台,現在不也啥都沒有麼?”
“光神最近好像又成立了一家公司,也叫光甲,好像是光甲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做啥的不知道。”
“還是年少成名,成名太早想做的事情太多,結果就是都想要,都沒有結果。”
“要我說還是大家對他要求太高,搞的好像一年發2篇S才正常一樣,光神需要的是沉澱,需要厚積薄發。”
知乎關於陳元光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回答下麵,絕大部分在惋惜,認為他選錯了方向。
在玩虛擬現實遊戲以前,陳元光自己可能還會因為沒有拿獎而失落,而現在他知道,像獎這種東西包裝的再好再牛逼,也是可以運作的。
除非你做出讓所有人都啞口無言的成果,不然彆人總是有理由不給你。
陳元光看淡之後也就不太在意了,而且知乎上說的沒錯,他又成立了一家航天科技公司,把吉隆坡往事2結算的收益全部投進去了,實繳資本7個億。
兩家公司都由他負責,人體冬眠的第一次臨床實驗也要開始了,他還真沒時間在意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