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是一座斷橋。
可就當她反應過來,準備抽回腳步時,斷橋前方一陣波動,一個、一個石台從對麵重疊靠攏,就像搭橋一樣,一點、一點延伸到了近前。
“那是...?”
靜如月的心砰砰直跳,緊張到了極點,隻見那順著這邊而來的石橋,橋上有一個男子...
那人仿佛從霧中走來,那橋慢慢延伸,似乎在霧氣包裹下,根本看不清,那人就像踏著霧氣、踱步而來!
此人披著銀灰色紗衣,朦朧的霧氣散開,顯出他文質彬彬的臉龐,是一名看似瀟灑,道士裝扮的男子,腰間一隻玉簫懸掛,手中拿著一把白色油紙傘,撐開著、走到了靜如月身前,躬身將其扶起。
當那人近前後,靜如月看清那人容貌,眼神瞬間有些顫抖,兩眼泛紅,淚珠在眼中打轉,似乎隨時就要落下一般,輕聲呼喚了一句:
“是你嗎?無聲!”
“是我!師尊...我在此等了你一個月,終是等到妳。”
那位銀灰色紗衣的男子正是靜如月口中的,夜無聲,也是華詩詩的大師兄。
而這一幕便是華詩詩那個小丫頭故意為之,因為一個月前、她便找到了這位...師傅傳給她烙印裡的大師兄!
而後便有了這一場相逢,隻是華詩詩、她可能也沒想到,那大師兄居然在這等了一個月了,不然她也不至於回了門派後、尋找無數次、讓她師傅下山的理由,都沒成功,直到這花燈會,才有了這機會,把她師傅拐下了山來。
然而這師徒二人再見後,沒有詢問對方任何事情,也沒有久違重逢的喜悅,隻是有些激動與傷感。
他們心中都有一道無法跨越的溝壑,也無法訴說,隻能心知肚明。
其實這位靜如月,不過也才二十四五左右,對於修行之人,真的不算很大,而這夜無聲也剛剛年僅十八!
一年後...!便是在飛舟之上相遇薑塵,請客、交友、醉酒的情景了...!
正所謂,花燈會,避雨行,不識路,來此處,涼亭伴雨霧綿綿,圓月當空靜悄悄,斷橋蓮池思無聲,重逢如夢亦如真。
這三人回到了天涯派,一年裡、沒在外麵出現過,整日撫琴,吹簫,鳴笛,拉二胡...!詩情畫意,這特地為她師尊建的天涯派,可是非常特彆的,比起曾經宗門的龐大,著實是小了些許,但該有的都有。
比如這天涯派南麵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居所、名為(桃源居),本來是修給師尊的,因為她喜歡賞桃花,後來被小師妹看上,便讓給了師妹,原因是華詩詩太粘師傅了,師傅經常閉關,偶然會來這桃園,便是為了等她師傅,直接找大師兄討要、住了過去。
而靠近懸崖邊的北麵與西麵交界處,靠涯壁的一片小竹林中,有一所閣樓,名為清幽閣,那是夜無聲為自己師尊所修的閉關處。
至於清幽閣旁邊,還修了座、高六層的塔型閣樓,頂層可觀海,取名觀海閣,那便是夜無聲師尊曾經說喜歡北極光,喜歡看雙月,喜歡看海,喜歡晨曦的陽光從海麵升起時、那種溫暖與舒適感,所以才有了這座觀海閣。
然而這正中間、是一所小型宮殿,落雨殿、殿後一排小居所,那是為門派弟子所留居所,比起清淨,那宮殿的居所,更為華麗一些,自然不能虧待了弟子們。
而這一年裡,經常會從天涯山上、傳來優美的曲調,讓尋仙鎮外來的居民們、都神清氣爽,精神飽滿,有人說,此山現在居住著一位絕世仙人、還有人說那是天籟之音,是仙人在彈奏,若不是仙,世上怎會有如此動人的旋律。
而這些謠言也慢慢散開,也是讓許多人突然有了想法,打著想上山拜仙的幌子,去一探究竟。
而最先知道的本地人說啊,這山上數年前什麼都沒有,一片廢墟,自從一個男子在山上建了一座宮殿後,便從此無人再上山去了,但會經常有門內弟子、下山采購,或是會接引一些前去拜訪的凡人,允許加入門派。
而這上山並不容易,因為此山陡峭如淵,根本無路可攀,山頂涯洞處,時而還會流落出山泉,猶如瀑布飛落,讓那山腳下、被瀑布常年砸落、而形成了一個丈許寬的深潭,到是成了附近居民的、一處飲水源。
而這山上的弟子經常會從深潭瀑布後、一處石壁裡、冒出來,想必是某種奇異的陣法。
而造這一術的人,便是那夜無聲!
不僅鑄造了強大的、護山大陣,還建了一些特有的、進攻法陣,所以...!許多修行者,也不敢貿然上山打探。
這才成為了一處避世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