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小型馬車,中型馬車的生產用時與所需要的資源都翻了一倍,二十生產力十小時才能生產一輛。
如果馬車作坊全力運作的話大概每三天時間能生產兩輛馬車。
這是因為部落族民需要休息,自然不可能二十四小時工作。
中型馬車由兩匹馬拉動行駛,能夠承載更高的重量,其空間也比小型馬車大的多。
如果乘坐人的話,大概能拉個二十人左右。
完全可以當做古代運兵車了。
秦禹原本還疑惑,二十人可足足接近兩千斤了,馬的承重應該沒這麼高吧?
隨後他突然意識到了原因,不由笑著罵自己一句傻子。
馬拉動馬車,其實並不是承重,而是拉車,車有多重並不能同比例換算到承重上。
因此兩匹馬拉個二十人還是輕輕鬆鬆的,隻是可能擠一些。
再說說這兩周時間裡,部落的人口與軍隊人口的增長。
部落人口從原來的三百二十二人經過幾次貿易後增長到了四百人左右,並且部落內的奴隸大部分都已經轉換成了族民。
男性族民的比例達到了百分之六十甚至是七十。
這都是因為後期的俘虜敵對部落與貿易人口上的原因。
因為女奴隸可以留著為部落誕生後代,而男奴隸消耗的食物又多,並且冬天並不怎麼需要奴隸工作,因此很多部落都會選擇將這些暫時沒用的男性奴隸交易出去。
除此之外就是軍隊上的人數增長。
其中人數最多的便是婭所統領的弓箭手隊伍,人數足足達到了一百人。
成規模的弓箭手部隊的威力是極為恐怖的,尤其是在這個沒有遠程攻擊手段的原始時代。
兩軍擺開陣勢,敵方相距一百米,這一百米的距離等敵人衝到眼前了,可能人數連一半都不到了。
一百米的距離足夠弓箭手射出十支箭矢,而一百名弓箭手便是千支箭。
千支箭覆蓋到百人隊伍裡,哪怕精準度再差,也能夠帶走一半人的性命。
其次人數第二多的不用想,是尤溟與桀帶領的石矛隊。
這兩周時間裡,桀的傷勢已經徹底好了,因此被秦禹命為石矛隊的副頭領,其中話語權最大的還是尤溟這位大頭領。
石矛隊的人數達到了八十人,每人身著厚皮甲,手持石矛,身後背著三到五根投槍。
大概的作戰戰術就是敵人靠近三十米內,便瘋狂齊射投槍,投槍射空便立馬持著石矛率先衝過去,氣勢上足夠壓住敵人一頭。
而石矛隊身上穿著的皮甲便是利用商隊外出貿易交易到的那些皮子製作的。
一般製作皮甲最合適的材料就是牛皮,一是長見易得,二是牛的皮很厚,將其脫水至乾,做成皮甲,不僅防禦力不錯,還能增加一部分靈活性。
要不是沒那麼多牛皮,秦禹都想連帶著弓箭手部隊也裝備上皮甲。
說完石矛隊後,龍部落便隻剩下第三支部隊了。
那便是盾斧隊,盾斧隊的人數增長至了三十人。
這還多虧了這個期間內秦禹獲得的兩枚初級勝利者金幣好巧不巧的都抽中了粗製打磨劑。
二十瓶打磨劑讓盾斧隊增加了二十名戰士。
其裝備也有了小小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