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以來,加裡·史密斯一直為《體育畫報》工作,可以說是畫報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7年來,史密斯平均每年至少為畫報撰寫四篇長篇人物專題文章。
他有14篇文章入選了《體育畫報》的世紀精選,是所有作家裡最多的,其中,他在1996年為泰格·伍茲所寫的文章,被評為20世紀最佳體育文章。
一直以來,史密斯都是體育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如果不是因緣巧合地來到西雅圖度假,也許他根本沒有機會聽到於飛的名字,更不會起了現場看比賽的心思。
結果大大出乎史密斯的預料。
單論比賽質量,於飛今天的對手可以說不值一提,但見過無數巨星的史密斯認定了於飛是未來之星。
他決定對這個年輕人進行全方位的持續觀察。
正好,他今年還要為《體育畫報》寫一篇文章,編輯讓他自由發揮,他正愁找不到題材。
於飛出現了。
天賦異稟,進步神速;
橫空出世,璀璨如星;
亞裔美國人的身份可能是於飛身上最獨特的標簽,這讓他擁有了伍茲式的特殊標簽。
同時,他像那些縱橫體育界的超級巨星一樣,擁有籠罩房間的能力。
這一天,史密斯沒有主動上去和於飛打招呼。
比起近距離地接觸於飛,他更想看看這個孩子在名人的壓力麵前是如何表現的。
這也是衡量明星的標準。
大約四年前,紐約高中籃球界同樣出現了一個名叫裡奇·帕克(Richie Parker)的籃球奇才,他本有大好的前途,卻在成名之後胡作非為,最終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犯了弓雖女乾罪),以至於身敗名裂,前途儘毀。
史密斯沒想到的是,打出了一場漂亮的比賽後,於飛沒有急於和那些遠道而來的大學教練們聊天。
他甚至沒有和人打招呼就走了。
仿佛現場這些人對他根本不重要。
“你好,教練,我是《西雅圖時報》的記者,請問我可以采訪一下弗萊嗎?”
《西雅圖時報》?那可是肯特城附近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了。
應付記者的是肯特·梅裡迪安高中的助教昆特·狄米歐。
狄米歐告訴記者:“不好意思,弗萊今天不會接受采訪,因為他急著回家吃豬排飯。”
沒有一個高中明星會拒絕大報紙曝光的機會。
可是,比起增加自己的曝光度,於飛更想趕著回去吃一頓史密斯不知何味的豬排飯。
從於飛的緊迫性,以及他所放棄的事務來看,可以想象他對豬排飯的重視。
然而,狄米歐並沒有把話說死,他是個聰明人,“不過,如果你明天有空的話,可以來K-M,也許弗萊會同意跟你做個專訪。”
聰明,專訪要比賽後采訪更加正式與嚴肅。
《西雅圖時報》的記者同意了。
加裡·史密斯沒有出麵,按照自己原來的計劃,他默默地在一邊觀望,然後和那個時報的記者交流。
史密斯相信,本地的記者肯定比他更了解於飛。
史密斯想知道於飛還有哪些特彆的地方。
那位時報記者笑道:“這個孩子最特彆的是...他就像是被上帝選中的人一樣。”
就像是被上天選中的人一樣...
這句話撥弄了加裡·史密斯的心弦,他的腦海裡浮現出泰格·伍茲的臉。
“為什麼這麼說?”史密斯問道。
記者說:“福來在十一年級之前是打排球的。”
這句話驚到了史密斯。
然後,記者又說:“年初的某一天,他發現籃球更好玩,於是退出了排球隊,轉而加入籃球隊,對於他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如果要考慮職業前景,現在打籃球已經太晚,但是,就好像是籃球選擇了他而不是他選擇了籃球,他在短短幾個月內便成為了全國前40的高中生。看完他今天的比賽,我認為他完全具備全國前十的實力。”
“現在,你再想想這件事——他從今年年初才開始係統性地打籃球。”記者感歎道,“我認為這比哈基姆·奧拉朱旺的傳奇故事更加聳人聽聞。”
加裡·史密斯更加堅信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他留在了肯特城,出席了每一場肯特·梅裡迪安高中的籃球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