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交易的結果是讓紐約得到了由3名得分後衛(是指的不是位置而是比賽風格)、5名大前鋒和2名小前鋒組成的10人輪換陣容,而馬刺,就陣容來看,無懈可擊。
“伊賽亞,好人啊。”
於飛感慨道。
穆托姆博點頭道:“他確實是個好人,就是脾氣有點不好。”
“大飛,彆偷懶了!”莫布裡扔了一顆球過來,“戰鬥開始!”
莫布裡的“戰鬥”是半場三對三的對抗。
這是莫布裡來到球隊後帶來的一個小遊戲。
輸的隊要麼跑“死亡旅行”,要麼每人拿出1000美元。
一般來說,於飛在哪個隊,哪個隊就贏,他的身材配上打法,打半場三對三是無解的。
聽到莫布裡叫陣,於飛欣然迎戰。
結果於飛隻在外線投籃便輕鬆獲勝,“你們是要開跑,還是給錢?”
“彆想在我這裡贏錢。”
老貓說罷,脫了球衣就開始一輪“死亡旅行”。
什麼是“死亡旅行”?這是NCAA教練的一種訓練方式,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具體來說,它是一項跑步練習,要求球員在28秒內完成。
首先它要求球員從底線出發跑到罰球線,再跑回底線,再從底線跑到中線,再從中線折回底線。
你還跟得上嗎?還有呢。然後要球員跑到對麵半場的罰球線,再折返回來,最後從跑到對麵半場的底線,再折返回出發點。
要在28秒內完成,失敗的重來。
如果於飛輸了,他會直接給錢,畢竟一趟跑下來太累了。
不僅僅是於飛,除了老貓,其他人輸了也是直接給錢,畢竟大家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習慣了,一千美元而已,對底薪球員來說也是一點小錢。
這也能看出老貓有多麼持家,一看就是退役後不會破產的料。
幾天後,雄鹿開啟西部三連客的旅程。
第一站的對手便是本賽季強勢崛起的菲尼克斯太陽。
史蒂夫納什在太陽所做的事情,就像於飛當初被交易到雄鹿時一樣。
隻不過,太陽的賽季前半程看起來比當初的雄鹿更加強勢。
太陽隊在前35場比賽中贏下了31場,由此領銜戰績榜。
但於飛對他們的打法更感興趣。
太陽隊每場比賽平均進行97.35次進攻,是自1999-2000賽季的國王隊以來最高的,並且在三分球出手次數(近每場25次)和命中率(39.3%)方麵遙遙領先。這樣的節奏和三分球配合納什精湛的傳球和斯塔德邁爾震撼人心的扣籃,讓對手無法承受他們內外線不停得分的衝擊。
在於飛看來,即使把這支太陽隊平移到20年後的小球時代,他們也能完全適應。
因為他們就是現代小球的鼻祖。
雄鹿雖然有未來5 OUT陣容啟動的X進攻,但這不是他們的常規打法。
而太陽從常規打法看起來就很接近小球時代的玩法了,他們沒有專職三分的神射手,從數據統計來看,他們的主要輪換陣容除了斯塔德邁爾在內的幾個內線之外,其餘人統統都是射手。
全隊總共有八名球員場均出手至少2記三分,無論是納什,還是喬約翰遜亦或是姿勢起碼的馬裡昂,隻要有機會就果斷出手三分球。這讓太陽的球場空間遠比其他球隊開闊,從進攻的寬度與廣度來說,對那些還堅持設置孤立區單打,從內線打出優勢的傳統球隊就形成了降維打擊。
雄鹿這邊則在奧本山宮殿亂鬥之後,基本確立了以於飛為絕對核心的一星四射體係。
當晚,卡爾有意看看雄鹿的一星四射和太陽的.誰在進攻端更奔放。
於是,一場炫目的進攻大戰打響。
雄鹿和太陽都在進攻端鼓足勁,防守端的投入則十分輕微,這導致雙方第一節的高得分。
34比29
太陽在奔放的比賽節奏裡,首節便轟下34分,主場領先雄鹿5分。
這讓卡爾有更好的角度來觀察太陽隊的打法。
雖然太陽那驚人的場均三分出手次數被認為是離經叛道,但經過雄鹿兩連冠的洗禮,卡爾對籃球觀已經被於飛刷新。
他直覺地認為,太陽出手這麼多三分的目的是創造進攻籃下的機會。
在以五人防守為單位的籃球比賽裡,你要限製住一個投籃專家已經很困難了,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球隊的首發都有一個外線神準的球員。可是,如果對方五個人裡有四個人可以隨時隨地出手三分呢?想要完全防住五外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是雄鹿的5 OUT概念和X進攻的基本理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雄鹿是太陽的先驅,隻是太陽在外線投籃這塊邁出了更大的步子。
兩種先進的理念相互碰撞之下,給觀眾的體驗是新奇而美妙的。
流暢、快速、高效,籃球比賽中最具觀賞性的因素都在這場比賽裡。
5 OUT是雄鹿季後賽裡的殺手鐧,但值此非常時期,他們需要於飛長期大量地擔任5 OUT的核心來保住球隊的下限。
如何保持節奏,控製局勢,這是於飛需要進一步學習的部分。
今天,更成熟也更完整的太陽隊坐擁主場之利,最終以121比111的比分戰勝雄鹿。
“今晚沒有輸家。”太陽主帥德安東尼說,“我在這裡看到了籃球運動下一階段的運作方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