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何大清父子可能到來的報複,也不是他能受得了的。
一想起報複,易中海就感覺到腿疼。
關鍵是何大清父子,都猜到了這事沒表麵看起來那麼簡單,並沒有想著報複易中海。
而越沒有動靜,易中海就越是心慌。現在上班下班都不敢一個人獨自行走了。除了上班,一到家,就縮在屋子裡,不敢出院門一步。
哪怕人多的時候,看到一兩個如同胡同串子一樣的角色接近,也是提心吊膽。
賈東旭可能也得到了賈張氏的提點,上下班總要找各種理由,不與易中海同行。
差點就讓本就不深厚的師徒之情,又走向分裂的邊緣。
這種日子,直到五四年過去,易中海才算真正放下心來。
這也算錯有錯著吧!
壞事做多了,哪怕沒做,彆人也會第一個想起是他。
………
隨著秋天的到來,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麵發展。
何雨林,小名蛋蛋,何雨柱的弟弟。
在這一年,學會了簡單的話語,跌跌撞撞的學步。今天他要跟著他媽跟他嫂子一起去上班了。
自然不可能走著去,為了這個,何雨柱特意把自己的車子貢獻了出來。
又花了半拉月時間,教會了於莉怎麼騎車。
於是何雨柱又回歸了腿著去上班的日子。
沒辦法,幼兒園建成了。
而於莉她們經過簡單的培訓,現在已經是一名光榮的幼兒園阿姨。
當然,現在的幼兒園也該稱之為托兒所。
並不像後世一般,會被家長們歸入提前教育階段。
現在的幼兒園除了吃飽,穿暖,大小便不要拉在身上,不生病,不哭不鬨。
其他什麼事情基本上都不會管。
這也不得不說那個年頭的工人福利真好。廠房都才建設完,機器還沒完全到位。
可是各種配套的福利措施,就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
連何雨水所在的小學,都改名成了紅星小學。
何大清的培訓卓有成效,各食堂的大鍋菜師傅,都是何大清教出來的。
雖然沒有像木頭石頭一樣磕頭拜師,但見麵恭恭敬敬的一聲“師父”還是必然的,這也讓何大清穩穩的坐住了副主任的位置。
廠裡開大會時,總有何大清的一席之地。
什麼事都是相輔相成的,何大清的位置穩了,何雨柱的小日子就過得更自在了一些。
現在的何雨柱基本上已經不出車了,而是每天從調運科乾事那裡,接受一下當天的任務,然後再安排下去。
一般都是四九城之內的任務,四九城之外的,還得是常師傅安排,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常師傅坐副駕駛。
這也沒辦法,一個司機老師傅,都是路途練出來的。
各種路途怎麼應對?車子的各種情況怎麼處理?荒郊野外遇到事情怎麼麵對?不經曆過幾遍長途拉練,培養不了一個好司機出來。
其實現在的這幫學徒,開車技術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何雨柱。
但還是見麵“師父,師父”叫著,誰讓他們是何雨柱教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