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欣賞(1 / 2)

大多數家庭的快樂,都是從逗弄孩子開始。

其實於海棠的年齡,也不算孩子了。

於海棠是跟雨水同齡的,11歲的年齡,在很多家庭已經是半大孩子的存在。

但凡一個家庭的孩子大小,看的從不曾是年齡,而是社會的富裕程度,以及家庭的承壓能力。

承壓能力高的家庭,自然孩子的懂事年齡就晚一點。

像雨水六七歲時就知道找後媽不好,會因為劉萍懷寶寶,而產生既想劉萍生,又害怕生弟弟自己沒人管的猶豫不決。

可是現在的雨水依然嬌憨,這就是她因為家庭的變化,父兄的疼愛,從而產生了一種不急著長大的心理。

環境改變人生,因為何大清沒走,所以雨水就不用看人眼色生活,所以雨水可以繼續她童年的快樂。

像於海棠也是如此,聽到她媽說要把她賣了賠償,順口就是一句,“憑啥賣我?到時把我姐賣了。”

逗的於母於莉哈哈大笑,於母笑道:“你姐現在可金貴著呢,把她賣了,小心你姐夫找你拚命。”

於海棠抿抿嘴,想說什麼,卻沒有說出口。

於海棠從斷奶開始,基本上就是於莉帶大的。尾巴稍微一撅,就知道她想要乾啥。

於莉直接一句說道:“都這麼大人了,嘴上還沒個把門的。”

這話說的莫名其妙,而於海棠卻好像被看透心思似的,心虛的低下頭來。

當然,現場估計也就一個何雨柱是莫名其妙的,但女人的事,男人少摻和。

正在這時,雨水過來了,兩個小丫頭拉著手,蹦啊蹦的,像多久沒見麵似的。

雨水可不顧現場的莫名氣氛,伸手往哥哥麵前一伸。何雨柱擺擺手示意自己的手臟,然後身子一側。雨水就熟練的從哥哥口袋裡掏出了一把錢,挑挑揀揀,拿出一張五毛的。然後又拉著於海棠蹦蹦跳跳的出去了。

這場啞劇,就是兄妹倆的默契。於莉無可奈何的對著於母搖搖頭,於母卻又笑了起來。

人逢喜事精神爽,現在的於母就是如此。看什麼事都是感覺歡樂。

…………

自從實行票證製度後,現在四九城百姓做客的風氣又產生了變化。

基本上沒事不會在人家留飯,大多數都是好麵子的主,來個客人,哪怕自己再難,也必須出去借錢上鴿子市買點好菜。

所以不能拿老四合院那幫奇葩來看待所有的四九城人。

後來應該是從公家傳到民間的,也就是做客吃過飯後,會留下飯票與零錢。

當然,這兩年還算好,這些事情還沒弄出來。

像於母就要把家裡的各種票據都帶過來,何雨柱哪裡肯乾這事?讓丈母娘來照顧自家媳婦,還得讓她自帶飯轍,這話說出去不得讓人笑死。

當然何雨柱不同意歸不同意,於母事情肯定要做的。不讓帶糧票,就直接讓老於換了白麵帶過來。

現在老於在他們那一片,可算個紅人。老於在糧店上班,自然不可能偷糧食出來賣,但鄰居家去糧店買糧,都會提一句“我跟老於是街坊。”

說了會不會旺秤不知道,但肯定不會拿那種發潮的糧食賣給這家。

糧店上班的優越性也就在這裡,像那些領導的待遇,老於也不知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