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可是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與人力。絕大部分小廠,隻需要拿著自己的貨物,直接在港口那登個記,然後自然就有當天回四九城的車,幫他們裝載回來。
總歸每個月總有大半日子都是在大食堂裡用餐,或者讓身邊的乾事,在大食堂裡排隊打好菜拿到辦公室裡。
這也就是眼光局限性。
而且頂著創始人的光環,那該是多大的榮耀。
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臨時機構,為了這個部門靠掛在哪裡,上麵幾個大佬差點打了起來。
還不用求人,隻需要公對公的分攤一些汽油費什麼的。
何大清的廚藝,至少不比傻柱差。在楊廠長的交際圈裡很快打響了名聲。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與民同樂,大人物願意做這種形式,就說明已經比絕大多數人強了。
真要領導的生活過得不如普通人,那對整個社會來說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何家父子最近過得真心很滋潤,至少廠裡每個領導見到何家父子,都是笑眯眯的。
有時候還會故意當著工人麵把飯盒打開,以此讓大家看清,領導們跟大家吃的是一樣的。
何大清這方麵就做的很好。
這特麼本來是祖墳冒煙的事情,就被他輕飄飄的推出去了?
李主任自己都不敢相信,看著報紙上因為跟大佬握手,笑得跟菊花樣的港口辦事點領導。
所以我們食堂就把領導們的飯盒先打了出來,放在一邊。
上下都是如此,但吃慣了何大清的小灶台,再吃大鍋菜。哪裡能咽得下去?
但人的命運就是如此,不到那個位置,任誰在上萬人大廠三把手跟幾個人草台班子之間選擇,都隻會選前者。
最後這個機構被信件大佬收入囊下,也沒玩太多花招,就是在各種收費,付費上,更加的正規化。
吃飽才有力氣乾活。
然後自覺到港口設點那兒登記,按空間大小,路途遠近,裝載彆家廠子的貨物。
引伸到廚師身上,就是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食物出來。
何大清既然給軋鋼廠領導洗地了,軋鋼廠領導自然也領這個好。
這可不是一點小資源,這等於把全國跑港口的車,都變成了這個機構的編外人員。
而何雨柱提議的那個快遞點,也搞了起來。
這下李主任就不是敲腦袋了,而是直接拿腦袋撞牆了。
這時就顯出何大清比傻柱會做人了。
事後肯定有人反應過來,但也就是反應過來,不會對外麵說什麼閒話。
不得不說這年頭人的素質,隻是上麵打了個招呼,而四九城跑天津衛的大車司機,都自覺的把自家貨物全部整理規劃整齊了。
李主任眼神有點恍惚,他隱隱約約的覺得跟大佬握手那個,應該是自己的樣子。
何雨柱現在自然還是缺乏一些上層的人脈,失去了廚師的身份後,他就再無能力接觸那些如大領導一樣的人。
也有些人因為被表揚了,而垂頭喪氣,比如李主任。
一個是意外之喜,一個是本來得到了一個蘋果而興高采烈時,發現彆人拿走了原本該屬於他的①片果園,怎麼能不垂頭喪氣?
隻是等高興的,難過的,這股情緒都過了以後才發現,這幾件事情,都跟何雨柱有關。
這事情就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