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雨水哪怕沒何雨柱他們安排,中專畢業也是有工作。
但紅了眼睛的人,哪裡會管你這些。
劉萍在邊上插話道:“怪不得這段時間,閆家劉家還有其他幾家,最近都圍著我轉呢。估計就是柱子說的這個意思。”
何大清無所謂的說道:“這有啥?沒人找我呢?不然都幾十年鄰居,能幫肯定幫一把。”
何大清這種想法也正常,基本上都是眼跟前看著長大的孩子。雖然看不上閆埠貴什麼的,但他覺得大人的事,跟孩子沒關係。
何雨柱笑道:“?現在把人情用儘了,以後蛋蛋要工作了咋辦?”
劉萍聽到事關自家兒子,也不由緊張了起來。
雖然都期盼著蛋蛋考大學,但能不能考上誰都不敢保證的事情。
都是做家長的,嘴上肯定是鼓勵孩子勇往直前。但實際後路上,也是各種準備著。
見何大清還是不以為意,大概還沒意識到以後工作會越來越難的問題。
何雨柱不由歎息道:“爹,你也不想想,前些年,你打個招呼就能把蛋蛋的堂叔他們全部安排進廠裡。那個年頭,但凡有個熟人,就能安排。可是這兩年,你見有幾個農村戶口的進軋鋼廠的?”
何大清想了想,還真沒幾個了,除非是那種頂崗。何大清搖搖頭,還是狐疑的問道:“現在有那麼難了?”
何雨柱點點頭,苦笑道:“您也不想想,自從解放後,生活安定,有多少人家像您娶劉姨一樣的?或者能吃飽肚子後,再生一個兩個。這批孩子,往後四五年,可都是要工作的。”
其實何家最大的問題是廚藝上麵後繼無人,何大清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雖然李副廠長開口留了何大清,但人上了年齡,體力在這。
何況何家又不是說全指望著何大清,到年紀後,至少這個副主任的位置要卸掉,不然容易招閒話,上麵也不會允許。
劉萍又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大學生,至少到高中畢業前是不會考慮工作的問題。
何大清心裡的疙瘩也就在這裡,傳家廚藝到他這裡就傳不下去,這個是很遺憾的事情。
等到何雨柱家兩個小的長起來,那何大清就更加沒體力精力教手藝了。
所以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是如此說法。
哪怕像何家這樣日子過得舒服的,也是有自己的不如意。
何大清為了這個事情,還特意找何雨柱談過。
能不能把廚藝傳承下去,現在成了何大清心裡的執念。
但現在這個廚藝傳承不光是徒弟的問題,還有就是沒機會做那些官家菜。
譚家菜用的食材畢竟都是高級貨,雖然廚藝到了何大清這種程度,基本上就是做什麼都好吃。
但正宗的譚家菜就是很難有機會做了。
這個是沒辦法。
徒弟的事倒是好解決,劉木頭就可以。
何大清已經找他談過了,會把能教劉木頭的全部教他。
但也是定下了規矩,除了隻能教他自己的兒子外,不能交給彆人。
另外就是,將來何家子孫如果想要學了,劉木頭一定不能藏私。
劉木頭聽了這個事,立馬跪地發誓,這點讓何大清還是很滿意的。
這點就比劉石頭不知道強哪去了。
何大清私下找何雨柱也不是為了彆的,也是為了廚藝傳承的事情。
何大清把藏在懷裡的菜譜筆記交給了何雨柱,何雨柱一臉懵逼,不由開口問道:“爹,你也知道我對這個不感興趣,你把這個還是給蛋蛋吧。”
何大清擺擺手,神色倒是有點扭捏的樣子,他拍著筆記說道:“這個老三那邊就彆指望了,他也不是那塊料。我也不是給你的,這個有機會,你給港島那邊。你不是說婁家小姐開了家餐館麼?她那邊有機會做這個。再說那邊倆個孩子,我都沒見過,說不定就沒機會見了。我這當爺爺的,總要給他們留點東西。”
何雨柱聽到這個,倒是接過了筆記。雖然在他手裡不值錢,但畢竟也是何大清的一片心意。
而且何雨柱知道,婁譚氏手裡也應該有份譚家菜筆記。等到風雨結束後,兩份菜譜結合,說不定還真能搞出點什麼東西出來。
說是筆記,並不是師父傳徒弟,一代一代往下傳那種。
這基本上就是何大清幾十年做菜的經驗總結,所以說,這個東西才是一個廚子壓箱底的東西。
如果一樣東西,從古至今的傳承就是不變,那個也是說不通的事情。
不變哪來的進步嘛?
總歸是一代代的傳承,學習,鑽研,然後總結,最後再傳承下去。
這才是民間傳承的真意。
那種說著祖宗天大,一字一句都不可改變的人,不過是為了維持他們的權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