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太乙金仙和終至不周山(1 / 2)

太乙金仙對於先天神聖而言,隻要知道路徑方向,很快就可以成就。

這是因為天地在孕育祂們時頂上三花,胸中五氣已經被打磨圓滿。

隻是藏於同性命黃芽一樣日日生長,並不起眼。

就如同人在正常情況不會在意呼吸一樣,更何況還有道果這樣根本之寶吸引注意力。

隻需以用法力構成一種關係性命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以性命黃芽鉤掛道果,吸引三花綻放,五氣並發即可。

成功後性命修為與道果掛鉤,自然相合,介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包裹道果,就無需主動維持這一狀態。

由主動維持變成被動,無需耗費心神,太乙真自成。

後續就如往常一般,積攢法力,性命雙修即可。

直至將於包裹後的道果填滿打磨,完成後再就可以去開辟自己的大羅天。

寄放道果,溝連洪荒,成就大羅了。

積攢法力可以依靠外力,服食天材地寶,但性命修為隻能依靠自己,乃水磨功夫,憑時間一點點的去磨了。

祈在當時與鴻均分開後就於洛水中尋了一靜處,閉關修煉,僅千年便成為太乙金仙。

其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開發適應那種狀態,力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而剩下的時間則在觀察這種狀態下自己的變化。

在成為太乙後,祈也無心繼續慢悠悠的在雲上飄了,抓了一隻形如鷹隼的凶獸,用法力乾擾其感觀,向不周山飛馳而去。

一路狂飆,行一萬七千載,飛死凶獸一百餘,祈終於是見到不周山的山體了,心中有種說不清的激動。

體內真血仿佛蘇醒過來一般,洶湧澎湃,心臟瘋狂跳動,天地間迷漫著似有似無的威壓,卻使人興奮不已。

祈看到了一條大道,通向山中,祈在大道上,心神激動,帶著朝聖般的心情,走向不周山。

一步一步走向山中,天地之間迷漫的威壓隨著祈離不周越近,變得越發明顯。

直至山腳處時,威壓已經可以明顯讓祈感到壓力了。

這時,祈看到了一塊石碑,碑上有一道道短短的、顏色各異的痕跡。

有的痕跡已經開始褪色,有的痕跡在不斷消失,回歸石確原樣,而有的痕跡依然??生輝。

祈伸手觸摸第一個痕跡,感到一道金光照耀,心中忽然知道了這是誰留下的痕跡了。

天皇蒼離氏。

祈感覺像極了在景點中留下到某某到此一遊一樣。

依次往下觸碰,道韻各不相同,或溫暖,或冷寒不一而同,都是於道的先行者在此留下道韻與姓名。

從中祈也找到了很多記憶中有著深刻的印象的名字,也找到了自己認識的神的名字。

元鳳、祖龍、始麒麟、鴻均。共其中元鳳的名字旁邊還緊緊貼著一個名字,元凰。

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有羲,媧,帝俊,太一,楊眉,乾坤,元始,太清,上清,冥河,紅雲……

其中,有兩道明顯最近才刻下的痕跡,其名字為帝俊,太一!

祈平複了一下心態,指間凝聚一點白光,在石碑上一抹,留下屬於自己的道痕和名字。

同時又在心中勸說自己,這也是景點的一部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