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這麼大的功勞,得找人分一下(2 / 2)

在這樣的情況下,蕭尋開倉放糧的消息剛傳出來,馬上就有流民開始朝著冀縣的方向聚集,分明是想要看看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

消息傳出去的當天,蕭尋就命人在冀縣城門附近架起了木棚,支起了大鍋,還製定了放糧的標準。

青壯年男人每天可以免費吃三碗乾飯,保證是乾的,不是湯湯水水的那種;

老弱婦孺每天可以吃兩碗。

除了每天供應飯食之外,每人每天還可以分到一小塊醃肉。

醃肉的意義並不是讓他們填飽肚子,而是給他們補充鹽分,要不然就算填飽肚子也沒有力氣。

在進入涼州之前,蕭尋曾經考慮過要用什麼樣的方式開倉放糧。

如果用傳統的方式,打開糧倉,每人每天都可以領走一部分糧食,在彆的地方行的通,但是在涼州是完全行不通的。

因為涼州很多人都已經變成了流民,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就算給他們糧食又能怎麼樣?

再說了,發放了糧食,想要吃到肚子裡,還要有鐵鍋來煮,還得尋找木柴之類的,很多流民根本就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相比較之下,還是直接把糧食煮好,每天按時派發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麼做,還可以有效預防馬超安排流民來這裡冒領糧食,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流民都聚集到冀縣附近。

當然,流民多了,治安就可能出問題,蕭尋每天至少要派出一千名軍士在冀縣外維持秩序。

這些軍士不光要負責維持秩序,還負責給所有流民發放身份牌。

隻有拿到身份牌的流民才能吃到飯食,而且每個身份牌都是不一樣了,可以杜絕某些人重複、多次地領取。

最開始幾天,冀縣附近聚集的流民數量還不算多,也就千百來人;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流民發現蕭尋真的是每天都定時開飯,而且真的是按照規定來執行,可以讓他們填飽肚子,而且不用擔心被彆人搶走,他們就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讓更多的流民都過來。

當然,這也是蕭尋在給流民提供飯食的時候,故意安排的。

蕭尋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口過來,自然要找人幫忙宣傳。

這些流民,就是最好的宣傳渠道。

所以僅僅幾天之後,冀縣附近的流民數量大增,從一開始的千百人暴漲到了數千人,而且還有持續增加的架勢。

能夠無償填飽肚子,對於長期忍受饑餓,連生存都成問題的西涼人來說,真的是太有誘惑力了!

以至於消息傳出去之後,不光漢陽郡的流民,就連隴西和安定郡的流民都開始往這邊聚集了。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恐怕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冀縣附近就要聚集數萬流民!

數萬流民!

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如果不能及時做出管理,製定出來規則,這些流民一旦作亂,後果不堪設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