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於後世中米國的糟糕外交,這不能不襯出了這位帕默斯頓子爵不列顛紳士的‘帝國手腕’是何等的老辣,誰說古人不如現代人的,看看後世霸主米國掌權者跟19世紀霸主大英帝國的掌權者對比手段,就知道了誰的手段更高明!
威廉四世甚至感覺有趣的臆想,倘若是以帕默斯頓的一流手法,海灣戰爭之後必然是在優勢地位下和薩da姆簽訂和平協約,隨即米國恢複與伊la克的貿易;同時和沙特阿拉伯及科威特簽訂條約,從而一舉在法律下確定米國的駐軍權利;在抓好此次機會壓得以色列讓步,按照當年米國自己製定的聯合guo決議實現以巴建國分治。如果前者不放心,那可以正好正式的簽訂條約,讓米以共同防禦條約正式化法律化,甚至安排以國進入bei約。
這樣就可以大家回過頭來一看,眼前一亮,和平解決以巴爭端,讓米國得以擺脫中dong負擔的唯一機會,減少米國多年的精力,錢財,兵力的浪費。
如果按照這三步棋走對了,中dong說不定早就全部成為米國的勢力範圍,何至於後麵等到e國和崛起後才醒悟浪費了白白多年時間,何至於後世那樣搞得如此被動,到頭來還狼狽不堪的叫嚷著自誇‘高明’的撤離政策,堪堪讓全球人民看到了笑話!
不過這都是他的臆想,也可以說這是他從帕默斯頓子爵身上學到了一流外交手段之後,他自己認為的方法。
“帝國的手腕”再厲害,也必須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的。
亨利.約翰.塔普爾敢於發動遠東片戰爭,還不是因為大英帝國海軍部自信的告訴他,“隻要大英帝國一艘戰列艦,一個季度就能夠消滅那個國家的全部水師”
甚至在如今處於巔峰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在大英帝國現在都流傳這樣的一個令各國羨慕不已的說法:“北美和沙俄的平原是喂飽我們肚子的穀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工業發展需要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是在為我們的艦隊建設和取暖需要的木材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讓我們的羊毛衫不至於短缺,阿根廷為我們放牛,增加牛肉提高生活質量,秘魯給我們送來白銀,好望角進攻黃金,印度次大陸和國為我們種茶和絲綢,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米國南部,向著地球一切變暖的地球其他地方擴展”
當維多利亞女王在40年後逝世時,又有多少英國人能夠意識到,大英帝國百年的時候全盛時期即將隨他而去,遇見到了他即將到來的那兩場的可怕的戰爭?
事實上,維多利亞帝國興盛緣由,恰恰證實其必然衰落之所在,大國的興衰尤其是人力可以強求的。
英格蘭占據著優勢的製造業,英格蘭堅不可摧的海上優勢和英格蘭無與倫比的金融體係夠形成了維多利亞帝國的興盛三大支柱,1860的大英帝國占據了世界人口的2個點,卻產生了全球53個點的鋼鐵和50個點的煤炭,消耗著世界50個點的棉花,控製著三分之一的世界海上貿易。
大英帝國一年的能源消耗是大英帝國人口的4倍沙俄帝國的150倍!
工業品現在占據著歐洲的6成,全球的4.5成,可謂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廠。
強大生產能力和大英帝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給與大英帝國優勢的海上霸權奠定基礎,作為島國,大英帝國的安全不像歐陸的其他國家那樣需要依賴陸地防衛的過於強大的陸軍,正式拿破侖造成的危機,讓大英帝國當時瘋狂的猛建海軍戰艦,以至於當拿破侖危機解除後,他們突然發現,他們的海軍竟然遠遠的超過了其他國家。
1853年開始的克裡米亞戰爭前沙俄帝國耀武揚威和大英帝國參戰後沙俄帝國被打得東躲西藏這個深刻形象可是深入歐洲各國的內心深處,大家都看得心寒,從此其他國家都不敢隨意跟大英帝國交戰,於是大英帝國這十來年的海權壟斷,特彆是前段時間法蘭西在蘇伊士運河準備開通前,竟然被大英帝國直接上門要‘橫刀奪愛’,兩國海軍對壘,最終拿破侖三世的法蘭西最後出人意料的退讓了,把蘇伊士運河讓給大英帝國,這更是讓大英帝國威勢更猛,後果是,讓大英帝國得以放手擴展自己的殖民地,甚至這十年來,威廉四世仔細算過,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每年以10萬平方公裡的速度在恐怖增加了,相當於大英帝國每2年增加一個大英帝國領土的麵積,堪稱恐怖!
海權的保護下英倫三島成為歐洲的安全天堂,發達的工業和廣闊的殖民地提供了理想的投資場所,議會製定出了一項項法律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倫敦的金融業自從咋上世紀末期大英帝國在第四次英荷戰爭勝利後,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了新的最強全球金融中心後,隨著大英帝國的空前發展,也進入空前的繁榮期,以此,大英帝國成為歐洲的製造二,貿易,資本流動的中心,從這裡,就可以看到,這三大優勢的相輔相成,組成周而複始的良性循環,支撐著剛剛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太陽。
不過威廉四世知道,就跟每天的太陽一樣,也有落山的時候,在1880年代,全球大蕭條之後,大英帝國的三大支柱就會迅速動搖根本,良性循環不在穩固,其速度之快和似乎也跟隨著普魯士在1871年踢走奧地利獨自成立德意誌帝國,米國正是超越大英帝國成為全球第一gdp大國成立正比,大蕭條造成了新崛起大國普魯士和米國崛起速度更快,讓大英帝國反映不過來。
這時候的代表著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統治地位開始跟著她的gdp一樣,開始日薄西山,霸權日落的開始,權利開始緩慢的向其他崛起大國讓渡。
荷蘭要發展,就是要看準時機出擊,1887年的經濟大蕭條就是一個切入點,而不是像其他許多人那樣認為是在一二戰,而且威廉四世也等不了那麼久,畢竟五六十年,怎麼可能需要那麼久!
不過就算是1887年,距離現在也有25年的時間,那時候威廉四世已經四十有六,而去年才兩歲的未來大大有名的德意誌帝國皇帝威廉二世也有了27歲,正是那段時間俾斯麥也被趕下台了,從此德意誌帝國開始慢慢的在外交上誤入歧途,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