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奧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存在象征,1864年奧普和丹麥在各國見證下,為停止石勒蘇益格戰爭而簽署的《哥德堡和約》,可謂是奧普兩國的最新合作典範。
但是既然叫做合作與競爭共存,有了合作隻有有競爭了。
兩國在經濟上一步步的滲透其他各國,就連巴伐利亞王國這個曾經投向奧地利帝國的國家,也開始成為奧地利和普魯士經濟影響力的戰場。
因此該國的利益既得者,很大一部分是不願意一股腦的繼續跟隨奧地利。
這就是為什麼當初奧地利入侵薩克森的時候,巴伐利亞王宮會糾集其他國家成立西德意誌邦聯的原因。
《哥德堡和約》的簽署雖然短暫的避免了奧普之間兩國爭端再爆發,但是卻是治標不治本。
這令奧地利和普魯士國內的敵對方都不滿政府的這版操作。
因此兩國都在積累仇恨罷了。
普魯士認為奧地利妥協,奧地利則認為普魯士則是為了緩和奧地利和普魯士關係,普魯士作出的努力。
也正因這種猜測,使得各自國內的保守勢力開始發動反擊溫和的一方,極度惡化了兩國的關係。
1865年11月4日,普魯士大使向奧地利帝國提出兩國在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邊界問題進行一次勸全方位的認證。
可是奧地利帝國拒絕了,因為奧地利應該執行現在的模糊邊界就可以了。
該國一位副外交大臣認為隨著奧地利投入英國的陣營,使得奧地利跟英國的關係影響。
普魯士再次要緩和普奧關係,所以才來維也納請求厘清關係,避免發生誤判的。
這令維也納高層都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
像是抓住了普魯士的小辮子一般。
因此這位安排的副大臣列出了清單:要求普魯士政府能夠支付奧地利帝國在石勒蘇益格戰爭上巨額賠償,修複奧地利帝國在戰爭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