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同外交大臣的說法,大英帝國才是脅迫外交的發明者和集大成者。
在您和您的同事這位歐洲高明的歐洲離岸平衡手操作下,歐洲的局勢百多年來都處在英國掌舵方向下前進。
多年來,英國通過經濟封鎖、單邊製裁等手段,向世界演繹了一個個脅迫外交的教科書式的案例。
1830年-1839年,在您和帕默斯頓子爵的推動和脅迫下,彆忘了,比利時王國就是從荷蘭身上被挖走成立國家,因此對於英國的脅迫外交,我們最有發言權的,英國的手段令人記憶深刻”
哇塞!
荷蘭這位外交新星果然沒有令人失望,他一下子就反擊動了羅素外交大臣剛才攻擊荷蘭的點子上,好家夥,直接把當初英國外交強-人帕默斯頓子爵的成名作-推動比利時脫離荷蘭統治這個鐵一般的這個事實,來啪啪啪的打了羅素的臉,可真是犀利無比啊,還真彆說,人家這可是用事實說話啊。
麥克.戴維斯不顧羅素有些不悅的臉上,乘勝追擊道:“大英帝國當初為了插手挪威事務,分離這個英國北部的北歐沿海地區,為此對付來自斯德哥爾摩的統治,竟然脅迫瑞典國王卡爾十五世,要求支持挪威人想要跟英國進行更多海外交易,進而更加挪威政府自立於瑞典統治的做法,最終在斯德哥爾摩強烈反對下隻能夠善罷甘休。
我想問外交大臣,這些大英帝國有些見不得光的脅迫行為,又該如何解釋呢?”
該怎麼解釋?
下麵的記者快速的動起自己手中筆杆子,在快速的記述著兩人剛剛的爭鋒相對,精確所有的字母的運用,同時,修飾語氣加上新聞一貫使用的誇張,不少人已經想到了不少的標題。
奧匈帝國《皇冠報》的羅伊:“英荷外交對對碰,比誰更會脅迫?”
米利堅聯邦國的《紐約時報》默克:“歐洲的德行,大國比誰更卑鄙?”
法蘭西帝國的《費加羅報》魯克森:“誰更壞?英還是荷?”
西班牙王國《西班牙先鋒報》的薩福:“西班牙應該加入‘脅迫他人’的行列?”
其他的報紙也都紛紛按著他們一貫見報的思維,以兩人剛剛精彩的開始,筆下在也不留情的“生花”概述。
兩人的對話起了一個在報紙記者們看來無比驚喜的開頭,他們都對接下來兩人過招有了更多的期待。
羅素也被麥克.戴維斯的反擊先是一愣,之後是憤怒。
真當我們大英帝國好欺負不成?
好個荷蘭的外交家,竟然剛在倫敦這個大英帝國的主場上,對他這個英國外交首席外交家這麼不客氣。
既然如此,那麼紳士一說已經毫無意義了。
英國外交大臣羅素於是反擊道:“歐洲目前存在六大國為英國、法蘭西、沙俄、奧匈、奧斯曼、普魯士說法已久,荷蘭目前的掙紮,似乎對這個大家都認同的國際秩序構成了最嚴峻長期的挑戰,正在破壞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