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英國和荷蘭可以在全球海上安全展開合作,英國和荷蘭還可以在糧食供應,能源開發等跨國挑戰上尋求合作。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在地緣政治競爭跟上,我們將采取投資自己,聯合新老盟友、負責任的競爭
三大戰略,這樣的策略,英國一定能夠贏得未來。”
以上就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對英荷關係的競爭、合作分類的結果,但是從我們的外交渠道看來,德意誌帝國卻是沒有進行類似的競爭合作共存的做法。
目前荷蘭已經跟德意誌產生巨大的矛盾。工業間-諜和軍事間-諜,使得荷蘭對德意誌帝國產生最大的懷疑論。
甚至比起奧匈,荷蘭對德國惡感明顯得多。
本報根據荷蘭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坎圖爾的分析,未來十年,將是形塑英荷競爭規則的關鍵,特彆是明年荷蘭和英國都會舉行大選,下一屆政府將會采取怎樣政策來對付對方,都是未知數。
荷蘭外交大臣拜特日前在荷蘭廣播中談到未來荷蘭隊英國的重點政策時,重點表示要在聯合盟友和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環境,使得英國落入下風。即是荷蘭和英國都強調不尋求衝突、不追求戰爭,但是對於執政荷蘭20周年威廉四世和執政英國44周年的維多利亞女王來說,英荷關係將更須競爭,或者,更須戰爭。
因此,《德意誌之音》報道,明年現在雖然兩國的候選人都沒有提及對方,卻毫不含糊的在動作上與對方爭鋒相對。
比如英國反對多邊經濟製裁,反對荷蘭全球結盟的做法,反對荷蘭在全球擴張領土和擴張經濟的做法。
至於荷蘭,自然是不爽英國在全球各個海峽的主導地位;更不爽英國占有肥沃的巨大殖民地如加拿大和印度次大陸。
英國還擁有印度的2億殖民人口,單單這裡就為英國的工業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這是荷蘭需要在外國打拚許多年才攢下來得利而且還要小心翼翼的,保護哪裡的影響力。
這些都是荷蘭想要的,所以英國跟荷蘭都是對手,目前兩國在競爭清國3億市場中,荷蘭穩穩占據上風。打開了當地的國門。
這也是為什麼荷蘭的國力在過去十年進步飛快,並且竟然1876年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體和工業強國。徹底震驚世界的主因。
《德意誌之音》:“事實上,英荷工業戰爭已經開打,科技工業戰正是英荷競爭規則的一部分俾斯麥政府一開始就一無反顧的站隊英國,還拿德奧同盟當做對付荷蘭的伴手禮,但是英國卻想將德意誌帝國拿出來消耗荷蘭。俾斯麥首相終於遊說奧匈出兵拉美,強調柏林幫助維也納,可是至今隻聽閣樓響,不見下樓人。奧匈被這樣欺騙,維也納還會真心跟柏林做盟友嗎?英國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