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靈田之爭(2 / 2)

家族不怕寡而患不均,公平是治理家族的第一要素。現在族長大長老都不在,僅憑李慶輝的威望怕是不足以服眾。

這可讓李慶輝這幾天愁壞了,這件事處理不好,一件好事就會變成壞事,他也會成為家族的罪人,誰讓他是現在族裡唯一能做主的人呢。

之前看李慶陽處理事情井井有條的,給人一種我上我也行的感覺。現在出了事情,才知道壓力,但是現在想太多已經沒有用了,隻能想辦法解決此事。

李慶輝將自己的困惑都說給了李祥雲,聞言李祥雲也是眉頭緊皺,沒想到還沒有推行,問題就這麼多。

而且在全族推行可不止這些問題,利益分配是個難題。彆看李祥雲他們很快就商議好了,那是因為他們隻是十幾歲的孩子,心思還很單純。

不像成年人那樣彎彎繞繞,所以商量起來很容易。但是成年人尤其是修仙界的修士,都是很特立獨行的人,平時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很少請彆人幫忙。

能請彆人幫忙的都不是什麼小事,那必須要有靈石來開路。除了做一些危險的事可能會分攤風險分享利益,但是有好處的事鮮少有人共分。簡單來說就是有難同享,有福難當。

成年人不會做選擇題,他們表示全部都要。為了種植靈米他們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練習全部的法術,而不會選擇與人分工合作。

李祥雲知道合作經營的利益必將超過單獨做的收益。想要改變他們的想法,必須要讓他們看到實在的好處。隻要看到合作的收益更高,那麼就很少有人去單乾。

否則以修仙者獨行俠的性格,選擇單乾的必然占據絕大多數。這樣雖然帶來一些收益,但是遠遠不能與合作種植帶來的收益相比。而且還會造成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作為藍星的過來者,李祥雲深知人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李祥雲準備先讓他們這些兄弟姐妹合作種植,等到收獲後再讓老一輩的族人看到一起經營的好處,隻要合作經營的好處遠遠大於單獨種植的好處,轉變他們的觀念,合作種植的模式才會持續下去。

“九叔公,現在家族空餘的靈田還有多少啊,還可以開墾多少畝靈田。”

李慶輝盤算了一會說道:“現在還有五十畝左右的靈田,都是族長突破築基以後開墾的,現在是一階下品靈田。”

“至於剩餘的空地,可開墾的也就五十畝左右吧,不過我不建議開墾。現在族人不多,過上幾十年族人數量提上來,靈氣不夠用,想要退田就難了。”

李祥雲想起來族長李慶奎突破築基後,家族就開始組織人手開辟靈田。可惜隻種植了一年,今年就因為人手不夠而荒廢了。

現在家族每三年還有十幾二十幾人突破練氣期成為修仙者。恐怕真不能再開墾靈田了,否則到時候地裡種著靈米,到時候讓退田就不好收場了。

現在荒廢著的五十畝靈田雖然種植靈米有點晚了,但是可以種植蔬菜。這種蔬菜自然不是普通蔬菜,而是富含靈氣的蔬菜,嚴格來說也是靈藥。

隻是這些蔬菜很少能夠拿來煉丹,靈氣含量也不能與同階靈藥相比。因為這些蔬菜都隻是凡間的普通蔬菜,種植在靈氣濃鬱的地方,久而久之進化成了靈藥。

因為很好養活,靈溪山上基本上每家院子裡都有種植,李祥雲家因為李繁華常年出門在外,王文媛也因為忙於製符所以沒有種植。

李祥雲將自己想法告知給李慶輝,讓學堂成員先種植這五十畝靈田,試驗合作種植的可行性。如果可以的話這五十畝靈田可以作為學堂學員的專用靈田代代傳承下去。

至於李祥雲他們三年後如果還想種植可以去雲夢鎮重新開墾。新學堂成員也可以用他們這種模式繼續種植,增加收入,提高修煉效率。

聽完李祥雲的想法李慶輝嘖嘖稱奇,自己怎麼就沒想到呢。這五十畝分給學院,想必族人也不會說什麼,畢竟以後他們的孩子也有可能種植這五十畝靈田。

如果看到這種模式成功後,而且產量很高,合作經營也是有可能實現的。畢竟隻要掙得靈石夠多,采用哪種方法已經不重要了。

李祥雲又說道:“家族之前隻出租一階下品靈田,而一階中品靈田隻能幫家族種植,獲取三成的收益,其餘七成要上交給家族。”

“對於靈植夫還好,畢竟他們有蘊靈術可以增產三成,三年下來也有六成的收益。但是對於目前的情況不太適合。”

“普通族人沒有蘊靈術,不能增收,如果這樣的話大家都隻會開墾一階下品的靈田,而一階中品靈田沒人願意去開辟。”

“長此以往對家族發展不利,會嚴重浪費人力地力,家族風氣也會被敗壞,大家隻顧自己的利益,而損壞家族利益。”

“所以我建議放開政策,一階中品靈田也可以出租,這樣家族雖然收益會少一點,但是族人多拿一些也會富裕起來,到時候實力會得到提高,總體來說還是對家族非常有力。”

“而且這樣的話大家會爭相前往雲夢鎮開墾靈地,不會隻把目光放在靈溪山上,畢竟一階中品靈田的產出靈物價值遠勝於一階下品靈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