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的聲音,在綠營中不斷響起,眼下綠營兵們隻有一個突圍方向。
那就是往北去封川。
死亡,能激發一個人全部的潛力。
當綠營兵被包圍之後,他們不想死,就得殺出一條生路來。
......
黃文金是博白地區,拜上帝會的領導人,早在去年團營之時,他就帶著兩千教徒,趕赴金田。
金田起義之後,他被編入了楊秀清的中軍。
黃文金雖然不過弱冠之年,但是驍勇善戰,悍勇絕倫。
攻打鬱林州之時,就是他身先士卒,先登城樓,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打開了城門。
而這一次都樂伏擊戰,黃文金及其所部,被安排到了東側。
清軍進入包圍圈之後,他負責率領麾下悍卒,切斷清軍的退路。
麵對著逃生心切的綠營兵,黃文金手持一把九環大刀,衝入敵軍陣中,麵對著這樣的悍將,清軍哪裡會是他的對手?
而在黃文金的右側,太平軍則由一位老將率領。
這老將正是有“黃忠遺風”之稱的太平軍悍將,六十一歲參加金田起義的——曾天養。
曾天養年雖老,但雄風不減,他身先士卒,手中刀法淩厲,攔住他的綠營士卒,幾乎無一合之敵。
這些綠營兵們,以前麵臨的要麼是土匪,要麼是會黨。
在第一次和太平軍交戰後,他們感受到了一種劇烈的衝擊感。
軍中的一些老兵甚至感覺,這是他們生平所遇到的,僅次於英國人的對手。
太平軍和清軍攪在一起,從兵力上來說,太平軍雖然並不占絕對優勢,但是將士的質量和清軍卻不處在一個檔次。
太平軍兵勇將猛,清軍為了逃命,也爆發出強烈的逃命心理。
戰場之上,竟然出現了一種膠著的拉扯狀態。
直到鮑超領著第三鎮一萬兵,殺了出來,這一萬生力軍瞬間逆轉了整個戰場的局勢。
陶煜文都麻了,從哪兒又冒出來這麼多人?
不是說封川這裡是偏師,踏馬的你家偏師,兩三萬人?
總不能亂匪有十萬人吧!
那不如整個廣東投降了拉倒。
陶煜文都快絕望了,他現在隻有一個想法,就是突圍出去,堵在都樂這裡就是一個死。
他看向身旁的楊昌泗說道。
“楊總鎮,你帶三千兵,去擋住敵軍。”
“軍門,如今陷入激戰,貿然分兵會引起大亂的啊!”
陶煜文一指第三鎮兵馬的方向,對著楊昌泗說道。
“你不去擋住他們,給大軍突圍爭取機會,等他們包圍上來,咱們就得全軍覆沒。”
楊昌泗看著第三鎮來兵,咬了咬牙,惡狠狠地說道。
“軍門,末將去擋,如果末將戰死沙場,還望軍門能照料末將家小。”
“若楊總鎮不幸殉國,從今以後,你妻兒老小陶某一力承擔。”
“多謝軍門。”
楊昌泗在馬上拱了拱手,隨即收攏部隊,帶著陶煜文提標兩千人,和他高州鎮一千殘兵,去阻擋鮑超。
而戰事正如楊昌泗所預料那般。
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