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後,袁慧瑩作為主持,在白板上寫上了每個人的估值,然後取平均值,最終給出的估值均數是29.18億元。
袁慧瑩說道:“這尾數太伶仃了不好,咱們可以四舍五入,取估值29.2億元,大家舉報投票,看看是否同意這個估值。”
李遜不參與投票,公司中高層給出了一個估值,由李遜做最終的拍板敲定。
這些人給出的估值,也是在之前李遜座談會提出的數值範圍28-30億元。
連同袁慧瑩八個人投票,八個人都舉手同意了。
“李總,你的最終估值是多少?”
李遜說道:“29.2億元。”
眾人暗暗鬆了一口氣,看似有些走流程,或者有些兒戲,但最終李遜采納了這個估值數字,多少也是信任了他們的投票結果。
袁慧瑩說道:“確認了估值29.2億元,那麼也相當於確認了我們對薑氏集團第一輪融資8億元的持股比例,上限是27.4%,現在迅麒投資公司計劃參與多少股份?”
每個人填寫一個數字,取平均值。
張琳雪配合發放便簽紙,每人一張,各自填寫數字,然後進行記錄平均值。
很快,統計出來,11.47%平均值。
袁慧瑩想不到大家都熱衷能投入更多的資金,占比薑氏集團超過百分之十的股份。
這相當於這次融資,這邊注入的資金超過三分之一。
“李總,你覺得我們要注資占比股份多少?”
李遜從這些人的眼神裡,看到了熱情,顯然是想要占股更多,不過之前他們也聽到了薑月琴的說法,不想過於集中給某一家公司,要預留足夠的股份去吸引其他投資方。
“我的想法是估值的11.5%,也就是3.358億元。”
袁慧瑩說道:“大家有沒有建議和補充?”
其他人搖了搖頭,李總比他們要激進一些,這是好事。
袁慧瑩點點頭,對張琳雪說道:“小雪,你記下來,融資估值29.2億元,迅麒投資公司注資或認購總股份的11.5%,也就是支付3.358億元,持有薑氏集團11.5%的股份。”
張琳雪在筆記本電腦上快速敲擊著鍵盤,把剛才確認的兩個問題記錄了下來。
下一個問題,按照李總和薑總初步原則上的提議,支付資金分三個階段支付,大家把3.358億元的三次支付時間和分彆支付金額寫下來。
依然是各自在便簽紙上書寫出來,然後取平均值。
大家不需要再商量和討論,按照各自的想法和理解,填寫對應的數字便可以了。
過了一會,袁慧瑩計算出來了平均值數值。
第一次支付資金是迅麒公司注資總額的10%,在雙方簽約後三天內支付。
第二次支付資金是迅麒公司注資總額的30%,在雙方簽約後三十天內支付。
第三次支付資金是迅麒公司注資總額的60%,在雙方簽約後六十天內支付。
對於這三個支付時間和支付資金,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在公司保留足夠多的資金進行股市裡滾雪球,不能過早把原始資金支付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