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於東呢,隻是大一的時候在《收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而已。
蘇桐看出了於東的疑惑,說道:“組稿嘛,不是老師布置作業,你過來聽聽,給給意見,碰到想寫的就寫一寫,不想寫就當是來交個朋友。葉兆延和畢飛雨以後都會是金陵文學圈的中流砥柱,你跟他們多交流沒有壞處的。”
於東點了點頭,蘇桐這絕對是好意,但同時對他來說也是壓力。不過這壓力卻也激起了於東的動力,這次鐘山雜誌社一行也變得特彆起來。
同時他心中也泛起了一絲彆樣的情緒,重生回來之後,生活一下子就變得不一樣了,他甚至沒有刻意去改變,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就拿今天的事情來說,如果不是那天晚上他出去遛彎,也不會遇到蘇桐,而蘇桐今天也不會邀請自己過來。
可能在蘇桐心中,確實有那麼一個在《收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讓他留有印象的學弟,卻也會隨時間流逝慢慢淡忘,就像上一世一樣。
“不用緊張,我先跟你說說我自己的想法。”蘇桐見於東不說話,還以為他是緊張,就主動開口撫慰他,“《鐘山》的風格跟《收獲》不同,有些人說《鐘山》太過保守,這一點不無道理,我們向來跟文學思潮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也有自己堅持的東西……”
蘇桐說得很誠懇,沒有為《鐘山》做廣告的意思。
事實上,《鐘山》也無需做廣告,國內的幾家大文學雜誌社,《鐘山》榜上有名,雖然跟《收獲》《人民文學》比差了點,但是也有著重要的曆史地位。
《鐘山》一直走的就是“大氣厚重”的路線,向來穩紮穩打,不趕時髦。後來《收獲》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影視作品和網絡文學上的時候,《鐘山》卻刻意地保持了距離。
從商業角度來說,《鐘山》的策略未必是對的,但是對於文學來說,他們確實堅持了自己的信念,保持了一貫的風格。
隨後蘇桐跟於東說了下下期的大致方向,這一次蘇桐想要幾篇關於地方人文的稿子,至於是散文還是小說,則不拘。
當然詩歌不行。
“你不要聽到地方就覺得範圍很小,其實這次的選題還是很開闊的,地方人文有很多能寫,地誌、美食、風俗、民間神話……我稍一列舉,你的思維應該就能開闊。”蘇桐怕於東信心不足,又補充了一句。
於東點頭道:“確實如此,隻是大家最好不要寫同一種。要是稿子出來,滿篇美食,雖然解饞,卻也會犯膩。”
“這是自然,所以一會兒大家還得討論。當然,你也不用過於拘束,即便有人寫同類型,大可不必擔心。你是上滬人,在燕京求學,應該對這兩個地方比較熟悉,不過我建議你寫上滬。燕京寫的人多,巷拐胡同的不知道被寫了多少。”說到這裡,蘇桐又忍不住點了根煙,“葉兆延大概會寫金陵。”
其實於東對短篇幅的作品興趣不太大,但是也願意試一試。
而他之所以對短篇興趣不大,也是因為他知道以後會是長篇小說的天下,不僅僅是實體出版,即便是雜誌也會跟著搞長篇。
但是現在來說,能搞長篇的雜誌社不多,也就是《當代》那類背靠出版社的雜誌有這種底氣。
因此於東雖然把《第二世界》的稿子發給了《科幻世界》,卻也知道很有可能會被打回來,因為《科幻世界》很有可能不敢、也不願意去嘗試連載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