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23日,京大圖書館內召開了五四文學社恢複成立大會。這件事讓京大的學生都沸騰了起來,進不去會場,他們就在會場外麵聚集,想要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但是也有例外,一個學生就從旁邊路過,連看都沒看會場一眼,徑直來到了借書區。
“同誌,您好,我想借《三俠五義》。”
“三俠五義?”工作人員愣了一下,然後問道:“這位同學,你確定要借《三俠五義》?”
“沒錯!”劉紅民點頭,“我是學曆史的,讀一讀古代的書籍,可以讓我了解當時的環境。”
“哦!”工作人員聽到這個解釋,頓時恍然,“這倒是一個好想法,你稍等一下,我這就去幫你拿。”
這時候的京大,學生是不能自己去找書的,而是需要工作人員去找。
就在等著的時候,旁邊過來了一個人,“紅民,你在這啊?”
“老鄒!”
劉紅民見到來人絲毫不意外,這位可是校刊《未名湖》的命名人,五四文學社複立這麼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不在。
能夠參與到這件事之中,鄒世芳在京大也是一個名人了。劉紅民認識他不稀奇,稀奇的是鄒世芳認識劉紅民,看上去兩人還很熟悉。
兩人隻是半個老鄉的關係,鄒世芳來自奉天,劉紅民來自瀚海,都是東北人。
劉紅民入學的時候,是鄒世芳做的接待,幫助他完成了入學流程。之後,兩人就有了聯係,後來因為經常找劉紅民蹭吃的,兩人就熟了起來。
這年頭物資匱乏,就算有錢也可能吃不飽飯。當然,作為京大學生,兩人都不存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但是吃飽不代表吃好,特彆是劉紅民這個帶有21世紀的記憶的人。
2024年,不管是物資還是信息,都非常發達。突然回到了1978年,劉紅民相當不適應。
不過,這年頭有一點好,那就是機會多得是,特彆是對於穿越者來說。
他現在已經邁出去了第一步,那就是考上京大。
雖然隻是曆史係,但是隻要熬到畢業,就能給他分配工作。不管是去文化部門當個學者型官員,還是留校當個教授,都能幫助劉紅民完成階級跨越。
不是他看不起農民,而是農民吃最多的苦,受最多的累,但是卻拿最少的錢,享受最差的待遇。除非在末世,不然的話農民隻能是最底層。
穿越過來沒多長時間,劉紅民就受不了這時代的清苦,就想辦法琢磨打點野味,打打牙祭。到了京大之後,吃的雖然好了點,但是依然很難滿足劉紅民早已養刁的嘴。劉紅民隔三差五的會到未名湖裡麵弄幾條魚出來,改善改善夥食。
農民的孩子早當家,劉紅民的廚藝不錯。鄒世芳吃過一次之後,就賴上了劉紅民,妥妥的也是一個吃貨。
所以,《未名湖》這個名字,除了未名湖能夠代表京大之外,還承載著鄒世芳這段特殊的記憶。
“紅民,等一會兒開完會了,五四文學社就會重新成立,到時候《未名湖》也會進行收稿,你寫的那個小說,可以直接投到《未名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