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世芳和這個人認識,拉過劉紅民說道:“這是劉紅民,曆史係的學弟,下一期出版的《少年包青天——名揚天下》就是他寫的。”
劉振雲驚訝的看著劉紅民,“你是怎麼想寫推理小說的?”
“劉振雲,你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劉紅民和劉振雲打了聲招呼,“我就是想要賺點稿費,加上是學曆史的,就突發奇想寫了這個小說。”
“振雲很了不起,他14歲就開始寫作了,去年高考還是河南文科狀元。這一次他也有一篇短文,查劍英說他很有潛力。”
劉振雲有些靦腆,“我寫的還不是很好,如果編輯不是查劍英的話,我肯定過不了稿。”
“振雲,你這就妄自菲薄了。”鄒世芳鼓勵他,“我們現在隻是大學生,寫作水平再高又能有多高?隻要我們堅持寫下去,以後肯定能夠寫好的。”
劉振雲看了看劉紅民,在已經寫出中篇小說的劉紅民麵前,他很難生出自信。
劉紅民並沒有注意到劉振雲的動作,他已經在領稿費的單子上簽了字,正眼巴巴的看著桌子裡側的朱會計點錢呢!
現在流行最大的麵額是10元,因為上麵印有工農兵的形象,被人們稱為“大團結”。
終於等到朱會計點完錢,劉紅民立即接過來,點了一遍又一遍。
“行了,再怎麼點也是那些錢。”
鄒世芳對這個財迷都無語了,推了他一把,“快點,晚了就沒有位置了。”
劉紅民留下一張大團結,其他的錢全都塞進裡兜。然後他對劉振雲說道:“一家子,你也來,咱們出去喝一杯。”
“我就不用了吧!”劉振雲有點不好意思。
鄒世芳卻在旁邊抱住了他的雙肩,推著他向外走,“振雲,不用和他客氣,這小子拿了那麼多稿費,吃不窮。”
就這樣,三人去了校外的飯店,點了幾個菜,要了一瓶酒,打起了牙祭。
“紅民,《少年包青天》的第二部開寫了吧?”
“已經在動筆了,不過最近寫的慢,我準備放寒假回老家之後再寫。”
“你要回瀚海?”鄒世芳問道:“一來一回大概需要十多天吧?”
“用不上。”劉紅民說道:“我家那邊通長白線,小鬼子當年建的火車道,隻要能夠上車,一個來回隻需要四天時間。”
“那還行!”
鄒世芳也沒有冷落到劉振雲,“振雲,你呢?寒假也回家嗎?”
“回!!”劉振雲點頭“我弟弟在山城上學,肯定是回不來了,所以我得回家。”
“那你寒假想寫點啥?”
“我還沒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