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曆史的真相(1 / 2)

《曆史的真相——大澤鄉起義》

這是劉紅民論文的標題,也是論文的主題。

睡虎地秦簡記載著一條重要的律法:禦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

史記之中,關於大澤鄉起義的記載,是陳勝吳廣等人服兵役時因為大雨無法按時抵達,按照當時的法律是要殺頭的。所有人看到這裡的時候,都會覺得秦律不近人情,無愧“暴秦”的名聲。所以,推翻“暴秦”是正義的,陳勝吳廣如此,項羽如此,劉邦更是如此。

然而這條關於失期的法律的出土,證明了秦律並不是不近人情。沒有按時抵達,就繳納兩幅鎧甲的錢;如果超過期限三到五天,就會遭到嚴厲的訓斥;如果超過期限六到十天,就要再罰一麵盾牌的錢;超過期限十天,就要再罰一副鎧甲鎧甲的錢。而如果因為天氣原因,則可以免除發征。

那麼,疑問來了,司馬遷為什麼這麼寫呢?

劉紅民的很多同學,都認為司馬遷在說謊,為的是讓劉邦建立的漢朝具有正統性。

但是劉紅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史記中記載的陳勝吳廣為戍卒。也就是說陳勝吳廣並不屬於徭役,而是戍役,也就是兵役。徭役的律法,不適用於戍役。秦始皇時期的律法,也不適用於秦二世時期。

史記記載:四月,二世還至鹹陽……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槁,皆令自齎糧食,鹹陽三百裡內不得食其穀。用法益刻深。

“用法益刻深”,這幾個字說明秦二世時期刑罰比秦始皇時期要重,而且是越來越重。

所以,睡虎地秦簡和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的並不是一回事。

花了十天時間,將論文大致寫好。然後劉紅民就去找葛朝光,對比秦漢時期的史料進行驗證,發現沒有錯誤之處後,劉紅民開始對論文進行潤色。

“教授,這是我和葛朝光一起寫的論文,請您幫我們斧正一下。”

陶教授驚訝的看著劉紅民和葛朝光,“你們怎麼想著寫論文呢?”

劉紅民說道:“同學們對於睡虎地秦簡上的內容,擁有不同的意見。很多同學都說睡虎地推翻了陳涉世家的內容,認為司馬遷說謊了。我和葛朝光擁有不同意見,所以就想寫個論文,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陶教授點了點頭,“我們誰也不知道曆史到底是什麼樣的,所以又爭論是正常的。學術上的爭論不是吵架,到用論文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想法正確的。論文先放在我這,等我看完了再找你。”

“多謝教授,那我們先走了。”

陶教授看著兩人離開,掃了一眼論文的題目,頓時臉色古怪起來:“還挺有自信的。”

拿起論文看了幾眼,陶教授頓時對這篇論文感了興趣。這片論文無論觀點還是論證,都很完美。如果不是從行文上看上去有些稚嫩的話,陶教授都不相信這是劉紅民第一次寫論文。

“這小子的天賦很高,可惜有點不務正業。”

陶教授是知道劉紅民寫小說的事情,如果不是劉紅民沒有影響學習,他早就阻止了。

劉紅民這個學生他非常看好,他不僅聰明,而且總有獨到的觀點,並且很能堅持己見,並且願意為之付諸行動。在陶教授看來,劉紅民很適合做學問,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史學家。

拿起筆,陶教授將論文中缺少的幾個論據填上。這幾本書,是劉紅民和葛朝光沒有看過的,是陶教授自己收藏的古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