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酬到手之後,劉紅民立即找到鄒世芳去什刹海。
四合院在鑒園附近,恭王府的北麵。地理位置很不錯,距離什刹海隻有一百多米遠,抬頭就能看到景山。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距離京大比較遠,有將近三十裡。夏天騎自行車沒有問題,但是冬天能凍死。所以,就算買下來,劉紅民也不會在上學期間過來住,太浪費時間了。
當然,買下來之後,他幾年之內是住不進去的。畢竟他要裝修,在不改變大框架的情況下,會增添很多東西。
具體的情況,還需要請人看過之後,根據他的需求來確定最後如何施工。
而眼下的當務之急,是將這個四合院買下來。
四合院的主人年紀不大,受到了出國熱的影響,想要去美國闖蕩。
“我準備在國外奮鬥個二三十年,然後回國買房養老。”
聽到這話,劉紅民很想告訴他:你還是彆回來了,就你賺的那點錢,可能連房都買不起。
“吳大哥,你有這個決心,你肯定會成功的。”
鄒世芳很認同房主的話,“如果不是我舍不得父母,可能我也會去留學,然後在美國賺大錢,過幾年再回來生活。”
得到了鄒世芳的認同,房主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爽快的在合同上簽了字。
劉紅民看著惺惺相惜的兩人,在心裡吐糟起來:倆傻子。
如果鄒世芳隻是曲意迎合房東,劉紅民也不會給出這樣的評價。這貨最近真的考慮留學的事情,要不是劉紅民極力阻攔,恐怕這貨已經去參加那些準備留學的那些學生們的英語學習會了。
出國熱帶動了英語熱,未來飽受英語荼毒的學生們,災難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一開始隻是學生們自發的,上麵也鼓勵學生們留學,可以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回國之後報效國家。於是,就拍板將英語提升為主科,連累了那些不想留學、不能留學的學生。這一連累,就是四十年,以後還要繼續被連累。
鄒世芳和房主越聊越投機,他將自己很多關於留學的設想告訴了房主,房主如獲至寶。為了可以取得“真經”,房主陪著他們去了社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更改了戶主的名字,算是過戶完成。
不過,房主還需要住一個月左右,因為他的簽證要到那時候才生效。
劉紅民將剛剛到手的港幣全都給了房主,房主出國後,使用港幣兌換美元更方便一些。這是他唯一能夠幫助房主做的了,剩下的他也愛莫能助。
祝他好運吧!
當天晚上,兩人在四合院的客房裡麵住的。房主這個前主人親自下廚招待劉紅民這個現主人,還彆說,房主的手藝還是不錯的。
“吳大哥,就憑你這手藝,到美國去開一個餐館都能賺翻了。”
房主吳大哥沒將劉紅民的話當回事,“嗨,我有啥手藝,就是自己瞎做。美國可是發達國家,什麼好吃的沒吃過?”
劉紅民笑了笑,沒有再勸。
自從中美正式建交之後,突然出現了一股風潮,那就是美國什麼都是好的。不僅僅空氣香甜,就連垃圾食品進入國內之後,都成為了美食的代名詞。京城店開業之後,立即成為了整個京城最火爆的那家店,每天人流不息,賺的是盆滿缽滿。
鄒世芳想了一下,“說來也怪,提起美國美食,我們好像沒有什麼概念,連一道菜名都想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