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曆史自信(1 / 2)

“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大國夢。說道大國,必離不開漢唐。我們先輩拋頭顱、灑熱血,開疆拓土,為的就是我們這些後輩有安身之所、立錐之地。很多人可能會說,封建王朝的打仗,隻是為了皇帝的私欲。如果這麼想,那就有失偏頗了。”

“的確有皇帝窮兵黷武,也有皇帝驕奢淫逸。但是打仗,從來不是隻為了皇帝。我們都知道,打仗打的是後勤,打的就是經濟。有打仗的錢,皇帝拿去享受享受不行嗎?秦始皇、漢武帝,這是很多人公認的殘暴之君,一個滅六國打光了秦國人口,一個打匈奴耗儘了三代皇帝積攢的財富。”

“如果秦始皇不滅六國,必被六國所滅。這是國運之爭,強恒強,弱則亡。雖然秦朝二世而亡,但是卻為中華民族奠定了大一統的思想,從此以後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會想著統一全國。正是這種思想,奠定了中國今天的形勢。如果沒有這個思想,可能當初我們就同意老美的提議,和老蔣劃江而治了!”

“如果漢武帝不打仗,那麼匈奴必定南下,漢朝也將不負存在。儘管勞民傷財,但是他告訴我們這些後輩,中華民族不會像任何侵略者屈服。如果沒有這種想法,中國也不會成為唯一一個可以傳承到現在的文明古國。甚至都等不到小鬼子打過來,中國就亡國滅種了!”

“我們擁有悠久的曆史,同樣擁有悠久的文化精神。雖然這些文化精神可能會被殘酷的鎮壓,但是總有一天我們會重新拾起它們,武裝我們的精神。大唐安西軍的故事,就是在告訴我們,哪怕遠隔萬裡,依然無法滅亡我們心中保家衛國的想法。”

“因為這種精神,海外華人華僑在抗戰時期踴躍捐款,甚至組織人手往國內運送物資。因為這種精神,我們的邊防戰士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邊疆,哪怕酷暑嚴寒都無法動搖他們心中的使命……”

“當前,我們國家還不富強,致使很多人看到國外的東西就會說好。國外的月亮更遠,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種觀念充斥著各行各業,包括我們的教育部門。現在,很多學生都在說留學的事情。我有一點不是很懂,工科的學生留學,可以學習先進的技術。但是文科的學生留學,你想要去學什麼?寫國外的寫作技巧?曆史文化?還是哲學思想?這些東西國內教不了嗎?”

“能教!隻是你們不信任國內教的東西罷了!你們在心中覺得到國外能夠學到更好的東西,認為國家對你們藏私了。甚至有的人隻是借助留學的黃子,想要出國生活,做所謂的人上人。”

“你們個人的選擇,我不會去指責,但是請你們不要占用公費留學的名額,那些名額是為那些未來回國建設祖國的同學們準備的。你想要出國生活,可以走其他渠道。”

劉紅民本來沒想講這些,但是這段時間留學的事情鬨得沸沸揚揚的,很多關係戶占據了大量的名額,這讓他看不下去了。

“有時候我不僅回想,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近我得到了一個答案。有的人是感覺國內不安全,有的是存粹是厭惡國內的一切,但是更多的人則是聽多了發達國家的好,對發達國家產生了向往。我也明白現在國內的生活水平和國外有所差距,但是我們正在努力追趕。如果你也不出力,我也不出力,國家又怎麼能夠富強呢?”

“很多人會問,那需要努力多久,國家才能富強呢?”

“我們可以從曆史上得到答案,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劉邦找不到四匹同顏色的馬拉車。而到漢武帝繼位的時候,經濟就已經大有起色了,這期間經曆了65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