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懷,在哪個時代都擁有。1981年的京大,並不缺少愛國情懷。
看過《大唐》的學生們,群情激蕩,久久無法釋懷。他們走出影廳,依然在討論著《大唐》的劇情,講述著郭元正和盧十四之間的故事。
劉紅民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他看向旁邊的鄒世芳,“《大唐》這算是熱映了?”
鄒世芳用力點頭,“當然,你難道看不出來嗎?”
劉紅民神色複雜,他當然看得出來。隻是,他沒想到會火爆成這樣。
他隻是一個學生,沒有影院,看著《大唐》好評如潮他自己卻拿不到半毛錢,實在讓劉紅民難受。
這的多少錢啊!
沒有兩天,京城各個影院都開始上映《大唐》。靠著原著作品的名聲,很多觀眾都迫不及待的進入影院,想要一睹為快。
然而,進入影院之後,觀眾就差點走不出來。除了那些對影片帶有偏見的,每一個看過的觀眾的,都被兩位老戲骨所折服。他們完全沒想到,形象不好的程強,竟然可以為了彆人的夢想,倒在了大漠之中。
影片中展現出來的絕望,讓觀眾感同身受。特彆是盧十四在即將成功的前夕,倒在了龜茲城外。
悲憤的情緒到達了頂點,成為很多觀眾的意難平。
愛而不得,最是難忘。
觀眾們對《大唐》,就是如此。盧十四的悲劇,讓很多人都憤憤不平,甚至不惜在報紙上發表評論文章,討伐京影廠的殘酷。
不管是什麼時候的觀眾,都喜歡看全家歡的結局。這個時代也是一樣,人們經過了特殊時期,更想看到的是和諧美好。《大唐》的結局顯然是和觀眾們對立的,自然會激怒一些人。
這些批評並不能將《大唐》的的評價,反而將《大唐》送到了風尖浪口。
有爭議的作品,熱度才會高。
《大唐》的憑借結局的爭議,頻繁見諸報紙,引起了觀眾的觀影熱潮。隨著觀影熱潮,很多人再次拿出來《大唐》的原著,和電影進行對比。
於是,距離《大唐》發表過去幾個月之後,再次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熱門小說。
可惜的是,《大唐》是短篇小說,無法發行單行本。
京大出版社迎難而上,從劉紅民手中拿到了發行版權,和陳健功的《飄逝的花頭巾》等作品一起,直接出了一本《京大短篇小說集》。
連夜加印十萬冊,趁著《大唐》的熱度,很快就銷售一空。
短篇小說集也算是佳作不斷,不管是《大唐》還是《飄逝的花頭巾》,都是非常好的作品。讀者買了這個作品集,等於看到了好幾個優秀的短篇小說。這對於文藝青年來說,簡直就是發放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