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完美設計(2 / 2)

一人能搏殺一個日軍小分隊和帶領一百多號人和日軍一個步兵中隊作戰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長官,這是我剛剛結合幾位連長所說的以及我的一些小小見解所畫的火力規劃圖。”

看著唐刀放在眾人麵前的兩副圖紙,包括陸軍中校在內,不禁都是一呆。

圖畫的是有點兒糙,毫無美感,但勝在足夠清晰。

一副是四行倉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圖,將四行倉庫之外近千米的所有街區都大致的標注,可以讓大家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目前所處的方位。

這倒也罷了,那也說不定是唐刀曾經來過這裡,對這片挺熟悉。

第二幅可就牛逼了,那竟然是四行倉庫的結構圖。

從一樓大廳到頂樓,一共25米高的五層樓,有多少個房間,有哪些主要通道,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怎樣布設火力點,那個窗戶可以設置什麼防禦槍械,位於頂樓的機關炮和迫擊炮該用怎樣的方位來擺放,才可以居高臨下覆蓋猶如長方形盒子一般的四行倉庫存在的死角。

甚至,這些火力點如何撤入樓內,交通壕的布設,樓頂通道的打通,都有詳細的敘述。

這那裡是什麼小小的見解,可謂是已經細致到極點。

而對於曾在腦海中模擬了很多遍日軍的進攻方式的陸軍中校來說,更是發現,這種火力布防,已經將四行倉庫的地形特點和手中所擁有的所有武器利用到極致,再難有任何修改的地方。

陸軍中校當然修改不了,那可是唐刀根據他手中可控的所有武器,綜合當年由他決定到後來證明極為成功的防禦計劃、以及未來對此戰進行戰例研討時各位軍界大神們補充的一些合理建議而做出的火力配置。

幾乎,沒有弱點。

唐刀不是神,自然不可能連地形都沒看過就能做出如此詳細的結構和火力布置。

若是換在其他地方也就罷了,但四行倉庫之戰可是唐刀在金陵陸軍學院進修時的課程結業戰例設計,為此他特意來四行倉庫一趟考察地形。

當然了,唐刀這副火力布設圖最令人跌破眼鏡的地方不在於是對整個四行倉庫結構無比熟悉,甚至也不在於有多符合陸軍中校的心意,而是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將四行倉庫的防禦重點,並沒有放在正北方向的倉庫正麵。

是的,雖然一連所防守的倉庫正麵危險係數最高、所遭遇的攻擊力度將會最大,但唐刀依然將全營最主要的重火力點沒放在樓內對正麵進行支援。

而是,放在了防禦力薄弱的樓頂上。

看到這個火力布設圖的火力連長雷雄那一刻甚至覺得自己肯定還是得罪唐刀了,要不然他怎麼就把機炮連絕大部分的重火力安排在樓頂上?彆看樓頂死角多,但日軍的山炮和飛機可不是吃素的,一輪轟下來,呆在那裡的危險性一點也不比呆在一樓的一連低啊!

但雷雄並不知道,曾經的時空中,陸軍中校其實也是這麼選擇的。

而事實上,陸軍中校的判斷是對的,日軍在屢次受挫後,終於放棄了正麵突破,轉為兩翼進攻為主。

四行倉庫兩翼厚實的牆體阻擋了日軍的炮火,但同樣使得樓內中國士兵的視野受困,死角眾多,從而給了他們敢死隊抵近大樓爆破的希望。

當然了,這些都建立在位於正麵的一連足夠強悍的基礎上,曾經時空中的那三天,一連己身雖付出巨大傷亡,但斃傷日寇近二百有餘。

那可不光達到了陸軍中校希冀的一換三的戰損比,而是近乎一換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