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中國的天空下(下)(2 / 2)

這就是我的國,我的族,雖然它現在正在遭受磨難,但這一刻我無比堅信,我們會贏得這場保衛戰。”

當然了,澹台明月此時所看到的,隻是冰山一角。

麵餅不止這一張,高達千張,那意味著有上千難民捐出自己最後的財產,為此他們或許有兩三天都得餓著肚子甚至堅持不到下一次免費食物的發放。

但他們依舊選擇這麼做了。

不為彆的,士兵們連命都不要了,他們怕什麼饑餓,大不了,以命相陪。

除了有官方背景的慈善組織在行動,其實幾個在淞滬有著極大影響力的組織也在行動。

隻是他們針對性更強,他們針對的募捐是倉庫內的守軍。

食物、藥品是他們籌備的重點,以他們的手段在戰時獲得這樣的物資並不困難,最困難的是如何和倉庫內的守軍聯係上並將之送進去。

這隻是在戰場邊緣的租界內,外界的目光其實也開始聚焦這裡。

中方各大報紙高頻度的對四行倉庫這一個小小戰場進行報道,中央日報甚至為此刊發了某大佬親自命名標題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文章,號召全國熱血青年踴躍參軍,共赴國難。

遠在萬裡之遙的西方,日不落帝國的《新聞紀事報》也刊文稱:華軍在滬抵抗日軍之成績,實為任何國家史記中最勇武的諸頁之一!

而日本本島的《朝日新聞》卻罕見的在這一天對淞滬戰事沒有大肆渲染,僅是以帝國陸軍已占領淞滬全境,正欲揮軍直指華國東南之詞介紹當日之戰事。

10月27日白天這一戰,中方振奮、日方受挫、西方驚訝,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聚焦在這個方圓不足一平方公裡的戰場上。

可對於四行倉庫的守軍們來說,他們無法考慮那麼多,因為他們需要應對日軍接下來的一波又一波進攻。

日本人下午暫停進攻,可不代表他們就這麼偃旗息鼓了,晚上或許比白天更難熬。

夜幕降臨,聚集在蘇州河南岸的民眾卻久久不願離去,直到天色完全黑了,湧入此處達數萬人的人群才陸續散去,隻留了大致千人於各處的樓角弄堂之中。

樓內唯一的那部野戰電台竟然收到了來自師部之外的訊息,電報內容讓陸軍中校思索良久之後終於選擇相信,因為密碼是來四行倉庫之前新設,非戰區司令部無人得知,而日軍就算想破解,也不可能僅一日之工。

而讓陸軍中校選擇相信的理由不僅僅隻是保密級彆有多高,而是那個在淞滬赫赫有名的名字,他不光是有能力做到他說的那一切,在五年前那次淞滬抗戰之時,他也曾經這樣做過。

當然了,讓陸軍中校甘冒風險做出這個選擇的真正原因是,四行倉庫想守得更長久,不僅隻能靠官兵英勇不怕犧牲,同樣需要來自於外界的助力。

倉庫需要更多的藥品、彈藥和食物,兩名重傷員也急需救治。

隻是,倉庫外的日軍肯定在虎視眈眈,取得聯係容易,想獲得實質性接觸卻是極難。

不過,夜很長,而蘇州河的河麵不過數十米,並沒有多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