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靈魂之戰(2 / 2)

濺出一片血色。

做為整排隊列箭頭中的三角陣型之中的那個尖,猶如猛虎撲向日軍的唐刀反而並不是第一個接觸到日軍的人。

或許,因為其一米八的身材和凶猛的氣勢,直麵他的日軍從十幾米外就下意識的變向,寧願放緩速度改變方向,也不和這等凶人碰上。

那純粹是食物鏈等級帶來的潛意識作用,和生死無關。

就像一群鬣狗,打算圍獵一頭負傷的雄獅,可它們能在雄獅撲過來的時候,還敢迎頭而上嗎?血脈和基因就限製了它們不會做出如此愚蠢行為。

日軍也是一樣。

所以,反而是位於唐刀右後側兩米的雷雄率先接觸日軍。

“殺!”毫無花哨的一擊突刺。

隻一個照麵,雷雄前伸的刺刀就在他的殺聲中毫無凝滯的刺入了一個正麵衝向他的日軍曹長的胸膛。

日軍曹長絕對算是拚刺高手,當其看到雷雄借著速度衝至,收槍開始蓄力預備前刺,他的眼睛一直死死盯著雷雄的動作,等到雷雄手臂開始前伸即將刺出那一刻,腳步猛然一頓全力減速。

這是要讓雷雄對其速度產生誤判,而後再等雷雄手臂已經極力舒展,爆發全力的那一瞬間,刺刀尖距離他的身體還有差不多一尺左右,這才將手中的步槍猛然擺動。

格擋!

妙之毫巔的格擋!既可以擋住對手全力一刺,更可以趁對手舊力已儘新力為生之際,再行反殺!

能在雙方高速對衝,還能做出如此格擋的,都是當之無愧的拚刺高手。

如果劇本按照正常劇情書寫的話,雷雄的刺刀被蕩開,但前衝的慣性依存,他跑得越快,前衝的就越急,蕩開對手刺刀的日軍曹長,隻需要擺正刺刀,雷雄就會滿眼絕望的看著自己衝上敵人的刀尖。

隻可惜,這名拚刺術絕對超越日軍平均水準的日軍軍曹,選錯了對象。

因為他所麵對的這名中國陸軍上尉,是已經集合了中國數百萬陸軍絕大部分精銳的七十萬大軍中最精銳數萬人中的精銳,用俗套一點的詞來形容,雷雄是精銳中的精銳,強中之強。

除了尚在中國北方的那群優秀軍人,此精銳中的精銳,完全可以代表大半個中國陸軍中拚刺術的最高水準。

事實上,或許論拚刺術,整個中國陸軍的拚刺術水平是遠遜於日本陸軍,但若是從高端水平上來說,中國軍人水準卻是要超過日軍的。

日軍拚刺術其實有幾個發展階段,從興起到衰落到再興起,到1915年,日本找出當時槍術大豪,一起修改拚刺技術。

其中的“直突、脫突、下突”相當於“刺右、刺左、刺下”,“左防突、右防突、下防突”相當於“左防刺、右防刺、下防刺”,幾個簡單的攻防動作,其實不過是將刺刀與古老的東方槍術相結合。

於是,從1915年後,日軍簡單但卻極其實用的拚刺技術開始冠宇世界陸軍之首。

沒錯,這種招式簡單適合速成的由槍術融合而成的拚刺術,的確是將整個日本陸軍的拚刺平均水平拔高了兩個檔次,可是,若論槍術,日本從泱泱華夏盜版過去的那點兒真的不夠看。

華夏的祖先們創建並傳承了數千年的華夏武術,絕不是未來和平時期普通人眼中的花架子。

那是因為大環境不允許,殺人的國術不可能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的。

戰場,才是華夏國術最好的舞台。

而雷雄,若不是自幼習武學得一手楊家槍,又如何能在中國最精銳的軍隊之一------禦林軍中,奪得搏殺第一的桂冠?

而楊家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快!

所謂:“出招時銳不可當、虛實相生,回撤時迅疾如風,穩重大氣。”說的就是楊家槍。

雷雄出槍的速度,極快,超越普通人想象的快。

快如疾風,快似閃電。

日軍曹長錯估了對手的出槍速度,所以,他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