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滄海桑田(2 / 2)

但不管是那種說法,最終都沒有人去動在廢墟堆裡頑強生長的小樹,哪怕它們並不是什麼名貴品種,就是些雜木。

隨著時間的推移,數十年時光一晃而過,滄海桑田,曾經的戰場和廢墟堆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綠樹蔭蔭的小山,春綠冬枯,一歲一枯榮。

但無論四季如何變幻,唯一不變的是那座紀念碑,以及碑中之名。

中國,沒有忘記他們,這個民族也沒有忘記他們。

老張和老周,戰爭中的銀行職員和黃包車夫,兩個原本地位懸殊不可能有交際的河南老鄉因為這場戰鬥結為好友。

雖然數年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租界被日軍攻占,但他們互相守望幫助,都撐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並活到了六十年後。

兩個徹底退休的普通淞滬老頭兒沒有彆的愛好,平素無事,就提上茶壺來四行倉庫的廢墟旁坐坐,用他們的話說,來陪陪長眠在這裡的將士。

自然,遇到有人相詢,老人就給他們講這場爆發於幾十年前的戰場,講那些人的故事。

許多年輕人都問過他們,最後那支英雄的部隊究竟是順利撤離了,還是和日寇一起戰死在這座著名的廢墟下,兩位老人總是紅著眼眶說他們一定是離開了。

但其實,他們也不知道。

因為,他們甚至沒有見過倉庫中任何人一麵,他們究竟是死了或是活著在其他戰場上繼續和日寇戰鬥,做為普通人的他們無從知曉。

然而,一件突發事件,卻讓已經老得快要死去的他們知道了他們幾十年來都想要聽到的答案。

伴隨著城市越來越發達,可利用土地越來越少,已經成為核心區域的閘北區遍布摩天大廈,唯有此地是令人礙眼的雜樹叢生的小土堆。

終於有人盯上了這裡,希望投入巨資對此地進行開發,平掉礙眼的廢墟,將紀念碑移往數十米外的蘇州河邊上。

隻對錢感興趣的資本,從不在意什麼精神圖騰。

隻是,還有一些沒有忘記過去的普通人不答應。

意外獲知此消息的兩位老人手持木棍,就像當年那些士兵手握著鋼槍一樣,帶著本地居民站在大型挖掘機前方。

當年,是他們拿命守護民,現在,該輪到他的民來守護他們了。

政府派出極高規格的官員苦口婆心勸說,承諾絕不會損壞紀念碑一絲一毫,並會在原地新建一座紀念館,可那代表著什麼?

當年的日本鬼子攻占不了的陣地,竟然被血腥的資本給侵占了,老人和居民們拒接了。

直到,一名胸前佩戴著無數勳章的白發老者出現。

其中過程不用贅述,結局是資本完敗,廢墟得以保存。

衝著廢墟顫顫巍巍行完軍禮,老者向兩人彎腰躬身致謝,感謝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對紀念碑的清掃,感謝他們每每清明之時對戰死在此地將士的祭拜。

因為,那是他的戰友。

更讓老張和老周兩個老人無比激動的是,他們終於聽到了這五六十年來最讓他們開心的消息。

他們每日駐足凝望的紀念碑下,沒有中國軍人的悲情,唯有日寇的亡魂。

11月1日當日,除去前一天在四行倉庫犧牲的二十幾人,其餘一百餘人,全部逃出生天。

雖然在日後和日寇的作戰中陸續有人犧牲,但還是有不少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