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即將成型的磨坊(2 / 2)

3個山炮營和一個野炮營48門火炮,都放置在以原木和沙包為主材的半永固工事中,工事不僅半沉於地下,頂部還做了偽裝,為此不惜耗費人力物力建了類似於屋頂的尖頂。

那都是為了避免被日機偵查到。

比偽裝更重要的,自然是工事本身得足夠結實。

用可以做屋梁的主材切割當成工事頂部,上方再覆蓋一米厚的沙土和兩層沙包,基本可以硬扛75口徑山炮的轟擊,哪怕是150口徑重炮,隻要不是正麵轟中,這種保護火炮的工事也不會被徹底摧毀。

為避免炮彈被擊中引起可怕的殉爆,在工事附近的地下都會有一個深達3米的小型地下室,說是地下室其實就是一個簡陋的地洞,因為時間緊迫,自然顧不上什麼美觀不美觀,深入地下挖出一個地洞,再以拆家拆下來的木柱子支撐,再挖出一個傾斜的斜麵上到地麵,用以方便炮手搬炮彈。

而這種用於火炮的專用工事,在四麵都開了麵積超過2平方的射擊口,這樣基本上保證了曲射型榴彈炮可向鬆江城外大部分地區投射炮彈的射角。

這些都是根據唐刀的工事構築設計圖來建造的,從一開始,唐刀就沒打算讓這些火炮和日軍火炮進行對射,它們的目標隻有一個,距離城池五公裡以內的日軍步兵。

那意思就是,你怎麼打我,我不管,反正老子就隻乾步兵。

那是因為,彆看67軍裝備的遼造十三野炮和山炮基本是以克虜伯75毫米口徑火炮為藍本製造的,無論射程還是威力諸多性能都不比日軍裝備的四一式山野炮差,但做為攻擊一方,更機動靈活的日軍炮兵隨時可以轉移陣地,而這個時候可沒有什麼反炮兵雷達,可以根據彈道計算出日軍火炮陣地。

如果有先進的無線設備,唐刀倒是可以搞回自己的老本行----特種兵,去城外潛伏,找到炮兵陣地,向己方炮兵遠程報告目標坐標。

但可惜,木有,目前中日雙方所裝備的最遠程通訊裝備,就是沉重的野戰電台。

唐刀再如何牛逼,也不可能背著那樣一個大家夥到處晃悠吧!

與其浪費彈藥去碰運氣和日軍炮兵互相壓製,那不如,大量殺傷日軍步兵。

三個炮兵營分處三個方位,基本能保證最少有十二門炮可對四麵城牆任意一個方向日軍步兵進行殺傷。

而做為加農炮的野炮,自然主要針對更遠的區域,比如裝甲目標。

為保證四個炮兵營能及時對既定目標開火,唐刀甚至將炮兵觀察手的位置放到了城牆上,為此不惜花費大量人力在城牆上方掏挖炮兵觀察哨,甚至特意為每個觀察哨都埋設了好幾根電話線和幾部電話。

一旦電話線被炮火炸斷,不光有通信兵要負責維修,不常用的旗語也將被用上。

為此,四個炮兵營幾乎將各步兵營除了主官外所有的望遠鏡都借光了,他們需要能在最快的時間獲得炮擊坐標。

這些,在67軍三萬大軍來之前,還隻不過是畫在圖紙上的藍圖和一堆廢墟,但經過數萬人五六個小時的勞作之後,逐漸開始成型。

民夫們可能不是太懂,但67軍和43軍這些官兵可都是經曆過大戰的,自然是知道這些工事的厲害。

就憑這個,日本人想打進來,不丟個萬把條命是想也彆想,就算進城,還有更殘酷的巷戰在等著他們。

根據規劃,各團、營、連、甚至是班,都有自己的防守區域,就比如一棟民居,你攻克了客廳,可臥室還有後院還會有抵抗。

用參謀部那位唐副主任的說法,鬆江城每一寸土地,都將成為陣地。

太特良的狠了。

這是每一個拿到各自防守區域規劃圖的營團級指揮官們閃現出來的第一個念頭。

他們毫不懷疑,這座小城,當傷痕累累的日軍滿懷欣喜的破開城牆闖入,會無比絕望的發現,等待他們的,不是鮮美的勝利果實,真正的戰鬥,不過是才剛剛開始。

他們不過剛剛敲開了一座大磨坊的門。

已經開始被雙方官兵驅使著轉動的大磨盤,需要研磨的,隻能是雙方士兵的血肉。

。。。。。。。

PS:更新晚了一些,因為今天湖北中考,風月剛剛中考才回來。咳咳,是陪著剛考完語文的小女才回來,希望她後麵的考試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