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天前的戰場,讓士兵們真正知道了自己那些班長班副乃至排長們他們之所以能當基層軍官的理由。
他們有著堅定執行戰術的決心,同樣也有著和自己一樣無所畏懼的勇敢,並還具備足夠冷靜的頭腦。
他們是戰場上最優秀的那批軍人之一。
那這次夜間長達20餘公裡的極速行軍,更是讓士兵們意識到,自己連長的選擇沒有錯。
幾乎所有的班排長,都成為各自戰鬥序列中主動負重最重的那一批人。
或者,不光是班長班副這些基層軍官,獨立營中不管是中尉、上尉、少校連長們還是中校營副,乃至他們的上校營長也不例外,負重皆超過普通一兵。
這種在危機中被培養出來的行為,在未來很久的數年中,最終成為一條不成文的慣例。
用唐刀的話說,位置越高,承擔的責任就越大,負重自然也是責任的一種。
獨立營的低中高各級軍官們必須得身先士卒,就和戰場上一樣。
因為,這次可不是輕裝行軍,而是搬家式的重裝行軍,新成立的獨立營目前所有家當都必須被搬走。
或許不光是家當,這次戰鬥中獨立營三個步兵連產生了40幾名傷員,而全軍都有輕重傷員待運,獨立營自然不能把傷員丟給野戰醫院了事,隻能自己想辦法帶走。
各步兵連先自己想辦法,實在沒辦法的,由運送物資任務最重的輜重連幫忙運送。
彆以為輜重連有五十多匹繳獲自日軍的馱馬和十幾輛大車運力就寬裕,不過一百五十多號人的輜重連要運送足夠千餘號人吃大半個月的糧食以及各類彈藥還有唐刀想儘辦法摳出來的藥品。
這三類物資,對於戰場上的軍人們來說,都是保命的玩意兒,一樣都不能丟。
另外還有一些從第六重炮旅團那裡繳獲來的鐵鎬和硬木、鐵板等用於構築工事用的物資。
這些物資跑路的時候看起來沒什麼大用,可若是日軍追來,需要重新構築防線的時候,那用途可就大了。
光靠在地上挖道戰壕,那隻能擋擋槍彈,日軍比中**隊強在那裡?並不是單兵訓練時間夠長,拚刺術和槍法都在中**人之上,已經在血肉磨坊的戰場上一遍又一遍打磨過的獨立營士兵們在這方麵壓根不虛他們。
就如同前夜間的那場遭遇戰,獨立營贏在什麼地方?可不是因為有日軍沒有的衝鋒槍、駁殼槍這樣的連射型輕火器,那些輕火器固然在短兵相接的時候厲害,但日軍又不是傻子,衝過來乾掉你做不到,固守待援還是沒問題的。
決定戰場勝負的主要因素還是三個步兵連擁有六門迫擊炮,六門迫擊炮摧毀了日軍百分之七十的火力點,加上十幾名步兵班級精準射手和牛二、唐刀這樣的神射手助陣,將日軍的輕重機槍外加擲彈筒乾了個七七八八,步兵們才得以匍匐前進,以手榴彈和衝鋒槍、駁殼槍這樣的近程型自動連射輕火器解決了日軍。
如果日軍的先頭部隊同樣攜帶了步兵炮,最終勝負不好說,但想在40分鐘內解決戰鬥,那是想也彆想的。
日軍能夠壓得中**隊喘不過氣來的最大因素,就是火炮。
戰爭之神的名頭絕不是白來的。
交戰雙方都還沒看清對方人影,一排要命的炮彈就已經將中方陣地炸成一片狼藉,彈片和氣浪,落在戰壕之外,那讓人連頭都不敢露,若落在戰壕之裡,彈著點兩側十幾米,不管你用什麼姿勢,基本上都是死定了。
所以,想在日軍覆蓋式炮火攻擊下生存,單兵級、班排級防炮洞是必須的選擇項。
光靠在戰壕側麵挖個洞,把自己藏進去?一顆6.5公斤級山炮炮彈落在其上都能輕而易舉的將這種簡易防炮洞震塌,炸不死你,也能把你給活埋了。
鋼板和硬木以及非單兵用的鐵鎬之類的工具和物資,是構築此類防炮工事之必須。
運力再如何不夠,創造運力也得上。
為此,不光是步兵們要幫著運送糧食等物資,騎兵排也全員搖身一變成為運輸排,不光是戰馬兩側掛滿了彈箱糧袋,就連騎兵們身上背的也是。
呂三江這個新科騎兵排長身上除了他本人的裝備,更是一前一後掛了兩個重達30斤的糧袋,其餘士兵也是有樣學樣,沒法像呂三江一樣拚命,以人力給自己戰馬減負10斤還是可以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