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連唐刀和國崎怔這兩個中日雙方最高指揮官都沒想到,一個高地的爭奪戰, 最後竟然演變成一場炮戰。
日軍是仗著自己火炮多, 開展的是一場僅僅隻針對對手可能藏身地的炮戰。
山坡、山腳、峽穀、樹林, 一切可能藏有對方步兵的位置和區域, 都有可能遭到炮擊。
中方步兵們都隻能抱著腦袋躲在戰壕裡期待自己沒有那麼倒黴
而中方這邊則是逮著3號高地這個固定目標狂打,一副不把即將淪陷的3號高地炸平就不罷休的趨勢。
中日雙方的陣地上, 全部是炮聲隆隆。
當雙方各自發泄完的火炮終於停歇後,日軍撤兵了。
撤退的命令,是國崎怔親自下達的。
哪怕他禪精竭慮以各種戰術圍攻的3號高地就在眼前, 哪怕這名日本陸軍少將也知道,那個小小的高地上已經不可能再有中國人的一兵一卒, 他就算派一個步兵小分隊,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占領。
但他不敢了, 他怕已經瘋魔的中國人會以此為陷阱,等他的人上去後, 再次炮擊。
山頂和山坡上就算不用眼睛看,也知道那上麵不會再有什麼陣地了,步兵上去不過是炮彈的活靶子。
那最終的結果就是,他會成為整個淞滬地區帝國軍隊最大的笑話,不斷的派人去成為中國炮兵的靶子,而最大的戰果也不過是消耗了一些中國人的炮彈罷了。
那就讓中國人重新占據高地好了,他可以將高地上的中國人變成炮彈的靶子。
已經徹底放棄速戰速決戰術的國崎怔就是這麼打算的。
為此, 他已經向18師團的牛島貞雄中將請求了5000發炮彈的補給。
既然中國人這麼頑強,那他就在這裡,用足夠多的炮彈來回答他們。
陣地再如何堅固,意誌再如何頑強, 也不過是個堅硬的殼,而炮彈,就是敲碎那個殼的因子。
國崎怔這一招足夠毒辣,充分利用己身優勢,以己之長對彼之短。
隻是,他錯估了對麵的中國軍人,更是錯估了對麵的中方指揮官。
因兩個步兵連戰歿而情緒激蕩的唐刀可比他想象的要更凶狠更頑強的多。
300人可死,3000人也可死。
可僅是這300人死,就已經消耗掉靖安軍一旅七八百人外加一個步兵大隊。
那若是3000人死,國崎怔這個原本牛逼哄哄的混成旅團型的支隊還有幾人能活到戰後?
沒有人能知道答案!
就像中日這場戰爭一樣,彆看日本人高歌猛進,其實就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戰爭的結局是怎樣的。
一切,都得先打了才知曉結局。
不過,國崎怔唯一能確定的是,這場攻防戰的第一天,是以他的失敗而告終的。
血紅的夕陽,在炮聲間歇中,緩緩落入群山。
但戰鬥,卻並沒有因為太陽落山,就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