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曆史的見證!(2 / 2)

之所以這麼難,也是和中國人自己有關係,倒不是說中國人不求行,打那麼多仗,一個步兵聯隊沒搞定,而是中國古代傳下的文化。

在中國古代,行軍打仗十分注意象征,每逢將領出征,皇帝都會賜給將領一枝節杖,如果節杖在戰鬥中損壞,那對於軍隊的士氣影響相當大。

還有就是帥旗,每個將領出征時,在中軍都會有自己的帥旗。帥旗就是軍隊的精神寄托,如果帥旗被敵軍砍倒,這就相當於中軍被敵人擊敗了,接下來就是全軍大潰退,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古代屢見不鮮。

日本作為東亞一個小島國,從千年前開始膜拜中國這個偶像開始,在各方麵都深受華夏文化的影響。哪怕是經曆明治維新,開始向西方學習,但其傳統文化卻沒有丟,比如忠君,除此之外就是軍隊建設方麵的一些象征,其中就包括軍旗。

按照日本軍隊的要求,一旦戰鬥失利,通常先保護軍旗小隊撤退。即使聯隊長戰死,也應該保護軍旗撤退。畢竟聯隊長可以再找,軍旗毀了那這支部隊就完了。

在著名的諾門坎戰役中,日軍一個聯隊被蘇軍包圍。日軍一個中隊拚死護衛軍旗突圍,而此時聯隊長和兩個步兵大隊長都還在包圍圈裡,最終的結果是聯隊近乎全軍覆沒僅剩幾十個人,但隻要軍旗在,日本大本營就會考慮補充士兵重建。

而日本人一看全軍覆沒在即,再也沒可能跑得出去,就會執行奉燒程序,把聯隊旗一把火燒了,除非能在極短時間擊潰該步兵聯隊,才繳獲的可能。

整場戰鬥超過3個小時,唐刀倒是沒有繳獲日軍聯隊旗的野望,就算是頭豬,在戰場的後期,也會一把火把聯隊旗燒了吧!

唐刀想的沒錯,竹內雲山在戰鬥進入第二個小時後,就命令護衛中隊對聯隊旗進行了奉燒。

不過,可沒玩什麼踏步敬禮,直接是丟到爆炸形成的火堆裡燒的,以至於戰後的獨立營都找不到任何布料燃燒的痕跡。

可見逼急了的日本人也是不那麼刻板的,人家也知道怎麼靈活應變。

但布做的旗幟可以燒,可旗杆上的那個金製的旗冠可是燒不毀的,唐刀想找的就是這玩意兒。

有了這個,唐刀絕對能把國崎怔這個老鬼子氣成腦溢血,最好來個生活不能自理,拉屎拉尿都不知道的那種。

可惜,命令三個步兵排打著手電筒找了許久,也沒找到,唐刀也隻能作罷。

事實上,彆說唐刀沒找到,就連前來收屍的國崎怔支隊主力奉令在撈金坑尋找了兩天,到處挖的都是坑,也沒見注定被藏起來的金製旗冠。

竹內雲山那顆不怎麼智慧的小腦瓜在藏東西方麵太有天賦了,以至於這個金製旗冠的去向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徹底成了一個迷。

直到八十多年後,一個鏽跡斑斑的旗冠狀物體出現在一個近乎為綜藝類的文物鑒寶節目上。

擁有該物件的皖南山區村民也說不出該物品的來曆,隻知道是家裡老人在七八十年前從土裡挖出來的,傳說那玩意兒最開始是金燦燦的,可到後來就變黑了,敢情是個鍍金的假貨。

三個磚家大眼瞪小眼半天集體給出了價值10元的估價,理由是該銅塊年代久遠,連做廢品都沒得資格,之所以給10塊,純粹是看在他們也拿不住這貨來曆的情況下.....

老子寧願給豬當玩具,該村民憤而揣著該物丟進了自家豬圈。

誰知道,沒過多久就有人找他要一萬元收購,10元變10000塊,土豬瞬間變鳳凰,可此時早已非彼時,並沒有被一萬塊誘惑到的村民心生警惕之下就是其出到50萬也沒鬆口,反而找到了權威部門再次鑒定。

直到有關部門出麵鑒定,真相被曝光,原來那是戰爭時代的玩意兒,並且由此查到了那場堪稱偉大戰場的真相,了解了整個故事的村民將其無償捐贈給了軍事博物館。

因為,青龍嶺村,就是他的家鄉,他的祖輩也在那個驚心動魄的戰場裡。

也因為這個鏽跡斑駁的東西,一個名不經傳的山區竟然爆發過這樣一場中方完勝戰爭的故事,終得以重現於曆史長河的另一端。

人,可以健忘,但曆史終是有見證的。

.xbiquge.</p>:,,.